健康
2025-08-15 04:29:54
日報

6.9%人患青光眼 基層眼科服務模式望減確診時間

分享:
6.9%人患青光眼 基層眼科服務模式望減確診時間

6.9%人患青光眼 基層眼科服務模式望減確診時間

青光眼是全球最常見不可逆轉失明的原因,港大醫學院與奧比斯合作推行的「視」不宜遲——青光眼人工智能ROTA篩查計劃發現,本港50歲以上人士中,多達6.9%患有青光眼。研究團隊明年將推行社區基層眼科服務模式,希望可大減患者確診時間。

港大醫學院眼科學系系主任及臨床教授梁啟信表示,「青光眼會導致視神經退化而影響視力,惟初期並無症狀,而且一般先在一邊眼睛發病,患者未必會留意,以致發現問題時,已出現不可逆轉的視力傷害。」

奧比斯香港總幹事劉慧思 港大醫學院眼科學系系主任及臨床教授梁啟信 香港大學基層醫療健康教研中心總監及教授陳肇始

(左起)奧比斯香港總幹事劉慧思、梁啟信、陳肇始。

準確篩查青光眼

「視」不宜遲——青光眼人工智能ROTA篩查計劃早前為超過5,800名50歲以上公屋居民提供免費眼睛檢查,涵蓋全港18區,利用眼底相機、前節及後節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全面檢查眼睛結構,配合ROTA(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光學紋理分析)人工智能技術,提高檢測效率。梁啟信續指,「每個檢查只需幾秒時間便可完成(1邊眼睛),AI會評估視神經受損概率並輸出報告。結果顯示ROTA有91.6%靈敏度及89%準確度。」

6.9%人患病

篩查計劃結果發現,香港視神經退化患病率為11.6%,當中6.9個百分點為青光眼,高於預期及中國流行病學的數字(3.8%)。梁啟信解釋,「數字較高的原因可能是ROTA技術能在更早期識別視網膜神經纖維束缺失,值得留意是青光眼人士中有七成並不知道自己患病;此外,當中4.7個百分點人士,有可能是更早期的青光眼,或者由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引起的視神經退化。」

adblk5
AI-OCT檢查 眼科

AI-OCT檢查過程只需數分鐘便完成。

預防為先

由於篩查計劃部分病例並無症狀,凸顯早期檢測和系統性篩查的必要,香港大學基層醫療健康教研中心總監及教授陳肇始認為,「這有助高風險人士及早找出眼疾並接受治療,避免視力損失,也是基層醫療『預防為先』的實踐。」港大醫學院研究團隊將於2026年開始試行AI-OCT診斷為核心的社區基層眼科服務模式,期望加快及改善眼科分流程序。

縮短新症輪候時間

傳統眼科服務模式,是病人向家庭醫生求診之後,轉介至專科門診,如突然失明等緊急或半緊急個案,可於1天至8周內見醫生,梁啟信續指,「如果因眼矇了一段時間而求診的話,有可能分流至『穩定』,患者或須等待2年多時間才見眼科醫生,如患上青光眼則已經太遲。」

社區基層眼科服務模式試行期間,將接受港島西及九龍東醫院聯網的眼科穩定新症轉介,由視光師及眼科護士為患者檢查,如戴眼鏡已可解決問題,便不用回專科診所;但若屬青光眼或其他慢性眼疾,如黃斑病變、糖尿上眼等,則可提前往專科門診約見醫生。梁啟信希望此舉可以縮短患者確診時間,及時接受治療;並縮短整體眼科專科門診的新症輪候時間。

ADVERTISEMENT

立即關注👉 AM730 健康 Youtube Channel 健康事 HealthKeys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