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1-12-14 04:30:00
日報

中大研究 轉化臨床應用

分享:
盧煜明指鼻咽癌篩查已達97%靈敏度和逾99%特異性。

盧煜明指鼻咽癌篩查已達97%靈敏度和逾99%特異性。

香港中文大學最近於科學園成立了6個InnoHK研究中心,其中3個針對醫療科技,包括創新診斷科技中心、香港微生物群創新中心及神經肌肉骨骼再生醫學中心,目標將中大的研究成果轉化為臨床應用。

中大副校長岑美霞教授表示,大學研究主要針對教學或者前沿科技,離產品化有一距離,市民大眾未必可即時感受到好處,而InnoHK研究中心就為研究的創新和商品化提供大力支援。

新方法檢測妊娠毒血症

創新診斷科技中心主力於基因研究,過往基因排序技術處理過程中需要複製基因,當中或出現失真問題;而新一代技術毋須複製,且可讀取更長的基因片段,因而得出更多、更準確的訊息。中心科學主任盧煜明教授表示,「繼無創產檢(NIPT),以及早期鼻咽癌的篩查測試後,我們也找出妊娠毒血症的DNA生物標記,懷孕三十周後可經驗血得知有否患上此症,現正研究可否提早到懷孕十數周就檢測得到。」

微生物治療難辨梭菌感染

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專注於人類腸道微生物群的研究,並將之演化為用於早期疾病檢測、預防和治療的項目。中心主任黃秀娟教授指,「腸道微生物群的生態平衡與健康息息相關,如兒童自閉症、大腸癌和大腸息肉、肥胖、糖尿病等。而以腸道微生物移植作為難辨梭菌感染的治療方案,明年起將會分階段引入公營醫療系統,希望將來有更多患者受惠。」中心聯合主任陳家亮教授補充,「現時治療方法主要透過胃鏡或大腸鏡作移植,期望將來可簡單服用膠囊便可,對患者來說較方便。」

幹細胞膜加快組織愈合

人口老化是不少地方的共同問題,也因而衍生更多骨質疏鬆、肌少症、退化性關節炎等臨床個案,還有運動創傷問題。明年1月投入運作的神經肌肉骨骼再生醫學中心便透過幹細胞、組織工程、細胞和分子機制等多個方面展開研究,希望可幫助患者加快康復,並恢復有關器官的結構和功能,維持活動能力。中心主任容樹恒教授舉例,「我們正研究幹細胞膜,例如針對前十字韌帶撕裂運動創傷,在修補手術中加入幹細胞膜,希望可以加快及加強愈合,讓患者可由以往需要一年時間,縮短至數個月便可重返賽場。研究下一步將會在大動物中作測試。」中心聯合主任陳活彝教授希望長遠可建立「組織庫」,「如果可減低異體移稙的排斥問題,以及再生能力與自體移植相若的話,便可成立幹細胞膜組織庫,讓更多患者受惠。」

陳家亮(左)及黃秀娟(右)。

陳家亮(左)及黃秀娟(右)。

陳活彝(左)及容樹恒(右)。

陳活彝(左)及容樹恒(右)。

岑美霞認為InnoHK研究中心除可助研究商品化,也有培訓專業人才的作用。

岑美霞認為InnoHK研究中心除可助研究商品化,也有培訓專業人才的作用。

中大研究 轉化臨床應用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