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聖節裝扮離不開彩色隱形眼鏡或「大眼仔」。
下星期便是萬聖節,不少人會「扮鬼扮馬」上街遊玩,而裝扮時大眼仔、彩色隱形眼鏡是必需品。香港執業眼科視光師協會擔心大眾會為方便,從非正式渠道購入水貨隱形眼鏡,加上未經視光師安全驗配,或增加不同眼疾,甚至視力永久後受損風險。
香港執業眼科視光師協會會長葉笑麗表示,「施政報告提出政府明年內成立『香港藥物及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中心』,並向立法會提交規管醫療器械的立法建議。我們認為立法時應關注消費者可直接購買的醫療器械,包括隱形眼鏡、血壓計、各種快測、『瘦瘦針』和助聽器等。」

葉笑麗(左)及湯文傑。(周令知攝)
現只有自願監管
對於這類醫療器械,港府現只作出自願性監管,無論產品進口、批發商及分銷商也毋須註冊,亦沒有產品標籤規範。葉笑麗續指,針對隱形眼鏡方面,港人容易於網購平台購買得到;購買時也沒有專業人士處方的要求;網購平台亦毋須作出商家經營許可的審查,或會造成漏洞。平行進口貨品繞過正規渠道進入市場,避開了質檢程序,或影響使用者的眼睛健康。」
增眼疾風險
隱形眼鏡為用家帶來不同眼疾的風險,包括角膜炎、角膜潰瘍、結膜炎、眼部感染等。眼科專科醫生湯文傑指出,「臨床上每年大約會遇上5至10個相關個案,尤其萬聖節、聖誕節等大節日之後特別多。曾有個案睡覺前忘記除下隱形眼鏡,結果角膜中心受到感染,雖然已即時用抗生素處理,感染也沒有擴散開去,惟受損位置在角膜正中間,最後仍留有疤痕視力永久受損。」

建議選購行貨隱形眼鏡,減低眼疾風險。(周令知攝)
專業人士處方最安全
美國FDA數據指,未經處方隱形眼鏡污染率達27%,相對正規處方的3%風險高得多;國際研究亦指,網上購買隱形眼鏡,感染性角膜炎風險增4.8倍。加上水貨或有運輸和儲存不當導致細菌孳生問題,出事也難以問責。湯文傑建議選購隱形眼鏡前,應經註冊視光師或眼科醫生檢查後處方,確保鏡片參數符合個人特徵,並選擇正規渠道進口、有HKMD表列號碼的產品,及慎選網購平台。臨近萬聖節,買「大眼仔」應考慮隱形眼鏡的含水量、物料和透氧度,「同時應嚴格遵守佩戴時間,定期更換隱形眼鏡,以及保持良好手部衛生,預防感染。若出現不適,應立即停用及求醫。」
建議強制註冊
針對消費者醫療器械,香港執業眼科視光師協會早前作出電話民調,成功訪問1,008人。受訪者普遍認為水貨不安全(81.7%),並有40.9%人表示「認同」或「非常認同」對所有消費者醫療器械設立強制性註冊要求。香港執業眼科視光師協會建議立法時考慮:
1. 為消費者醫療器械設立強制性註冊要求;
2. 進口商、分銷商及批發商設立強制性註冊要求;
3. 限制網絡銷售行為;
4. 為高風險醫療器械設立處方要求;
5. 監督售賣醫療器械的實體店及網購平台;
6. 衛生署與海關聯合審查進口藥物及醫療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