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愈老漸消瘦無精神?醫生教3招解決老年營養不良
老年人是否必然會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呢?有醫生表示,如果發現身邊的長輩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消瘦、體力下降,甚至經常感冒,這可能是營養不良的徵兆。然而,醫生也指出,有3種方法可以幫助改善這一問題。
人愈老漸消瘦無精神?
重症科醫生黃軒在其facebook專頁上分享,老化伴隨著生理機能的變化,使得老年人更易陷入營養不良的陷阱。當年齡增長,長輩的味覺和嗅覺可能變得遲鈍,食慾下降。此外,咀嚼困難、吞嚥問題、獨居等情況,讓他們的營養攝取受到限制。根據調查,全球老年人營養不良的盛行率高達18.6%。而營養不良所帶來的影響是全面性的,包括:
- 免疫力下降:營養不足會削弱免疫系統,增加感染的風險。研究證明,免疫系統功能被削弱,會導致增加老年人感染肺炎、泌尿道感染等疾病的風險,且感染後病情可能更嚴重,甚至危及生命
- 肌肉萎縮:蛋白質攝取不足導致肌肉量流失,出現肌少症,影響行動能力,增加骨折風險。骨質疏鬆症與鈣質及維他命D缺乏有關,令骨骼變得脆弱不堪。
- 傷口癒合緩慢:缺乏必要的營養素會延長傷口癒合時間,結果演變成慢性潰瘍或感染 。
- 認知功能下降:營養不良可影響記憶力和注意力,缺乏維他命B群、葉酸等,可能導致貧血、疲勞等,導致精神萎靡。
- 慢性病惡化:對於已有慢性病的長輩,營養不良會加重病情,增加併發症的發生率,甚至提高死亡風險。

咀嚼困難、吞嚥問題、獨居等情況,讓長者的營養攝取受到限制。
如何逆轉營養不良?
黃醫生指,要改善老年營養不良的問題,需採取以下三大原則:
1. 改善進食環境與食物:
- 保持口腔健康,定期檢查牙齒,並確保假牙合適,咀嚼無礙。若烹調時建議,變化口味例如食物切碎、煮軟,或善用天然香料,以刺激食慾。
- 鼓勵與家人或朋友共同用餐,增加社交互動,提升用餐意願。
2. 確保熱量與蛋白質足量:
- 確保長輩攝取足夠的熱量和蛋白質,建議每日攝取1,500大卡的熱量及1.2至1.5克的蛋白質每公斤體重。
- 建議選擇優質蛋白質來源,如雞肉、魚肉、蛋、豆腐、豆漿、牛奶。
- 每天攝取六大類食物,如全穀雜糧、蔬菜、水果、豆魚蛋肉、乳品和油脂堅果類,確保營養均衡。
3. 關鍵營養素:
- 攝取多樣化的食物,包括鈣質、維他命D、維他命B群等關鍵營養素。
早期篩檢的重要性
黃醫生表示,使用專業的營養篩檢工具,如「簡易營養評估量表(MNA)」和「營養不良通用篩檢工具(MUST)」,能幫助及早識別高風險族群,制訂個人化的營養照護計劃。
他提醒,老年營養不良是一個多方面的問題,涉及生理、心理和社會因素。結合家庭、社區及醫療資源的力量,有助於改善長輩的營養狀況,讓他們享受充滿活力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