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解碼|代謝性脂肪肝增肝硬化、肝癌風險 及早治療保健康
代謝性脂肪肝與多種都市人常見的代謝疾病關係密切,包括肥胖、糖尿病等三高疾病,不少人同時患有上述疾病,隱藏多重健康危機。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張偉成表示,脂肪肝早期無先兆、難察覺,當情況轉差成脂肪性肝炎、肝硬化,才有易倦、黃疸等明顯症狀。建議高風險人士要定期進行脂肪肝評估,及早介入,從生活各方面著手趕走脂肪肝。
代謝性脂肪肝是指肝臟積聚過多脂肪,即堆積5%或以上脂肪。成因與飲食及生活習慣有關,例如過量進食、常吃高脂或高糖分食物、缺乏運動等,引致身體包括內臟積聚脂肪。張偉成醫生指出,日常求診的糖尿病患者,尤其大肚腩、肥胖人士,普遍有脂肪肝。因為糖尿病人基於胰島素阻抗而患病,同一致病機制也使肝臟容易積聚脂肪,故兩種疾病常常並存。
恐演變成肝纖維化、肝硬化
患上代謝性脂肪肝會有症狀嗎?張醫生指出,大部分人早期無明顯症狀,因此容易忽略。整體脂肪肝患者中約有1至3成人,會因肝細胞發炎,演變成脂肪性肝炎,屆時才會有疲倦、食慾不振等病徵。假如脂肪肝病情無好好控制,肝臟長期發炎,更可於未來10年至20年,惡化成肝纖維化或肝癌。
曾有40多歲男病人因肥胖和糖尿病求醫,日常更受腳痛及睡覺打鼻鼾等所困擾,檢查發現病人亦患脂肪肝。面對重大健康危機,他決心接受適當治療,有效改善了體重及血糖水平,更擺脫脂肪肝問題。
張醫生建議下列高風險人士,應定期接受脂肪肝檢查:
- 中央肥胖
- 高血脂或三酸甘油脂過高
- 糖尿病
- 有新陳代謝或內分泌問題
臨床上可經肝纖維化掃瞄儀器,檢測肝臟脂肪比例及肝硬度;上腹部超聲波檢查或肝酵素驗血測試則可作初步評估。
代謝性脂肪肝可逆轉嗎?
醫學界過往沒有專門藥物可治療代謝性脂肪肝,直至去年,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批准首款可治療代謝性脂肪肝炎的口服藥推出市場,而本港暫未引入此藥。至於一些幫助控制體重的藥物,都能改善代謝性脂肪肝及代謝性脂肪肝炎病情。
患者亦可考慮使用活性胺基酸(SAMe),它有下列四大功效:減少肝臟脂肪積聚、促進肝細胞再生能力、加強受損細胞自我修復等,藉此改善脂肪肝。
控制飲食及運動習慣同樣重要
脂肪肝與肥胖息息相關,患者若可減少3%至5%體重,有助改善脂肪量。若減少10%或以上體重,則可減緩、甚至有機會逆轉肝纖維化。
張醫生建議患者要吃低熱量食物,減少吃加工或高糖分食物,以免增加肝臟負擔。此外,水果中的果糖,若攝取過多亦可致脂肪肝,日常宜避免過量吃水果。定期運動有助燃燒脂肪,維持肌肉量,對控重同樣重要。
張偉成醫生提醒,治療脂肪肝有不同方案,各有成效及副作用,患者應與主診醫生商討,選擇最合適治療方案。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張偉成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