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解碼|糖友慎防心臟衰竭 積極治療 控糖護心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失調的慢性疾病,患者容易同時伴隨高血壓、高膽固醇及中央肥胖等問題,增加出現心血管相關併發症的風險。此外,糖友容易因血糖控制不善而引發心臟肌肉及血管問題,影響心臟的泵血功能,分別可導致舒張型及收縮型心臟衰竭。有心臟科專科醫生提醒糖友,配合積極治療及妥善控制病情,預防併發症的發生。
心臟衰竭危機易被忽視
初期心臟衰竭的徵狀欠缺明顯特徵,部分患者可能只感到容易疲倦、體力下降等輕微不適,這些情況常被誤以為是一般都市病所致而被忽略,導致延誤治療。心臟科專科陳智彬醫生提醒市民,勿輕視徵狀,「有患者過去從未發現自己患有糖尿病,因胸口不適求醫後,才發現血糖指數嚴重超標,並伴有三條心臟血管阻塞,確診患上心臟衰竭。」
定期身體檢查 早診早治
由於心臟衰竭的早期徵狀不明顯,不少患者都是在比較後期時驚覺自己患上此症。陳醫生建議市民,日常應特別留意自身體力變化,例如在數個月內,過去能輕鬆爬完兩層樓梯,但近期卻需要多次休息才能完成。若出現此情況便需多加注意,及早求醫檢查。此外,市民應定期進行身體檢查,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及時發現潛在的健康風險,及早接受適當治療。
病情惡化影響日常生活
隨著心臟衰竭的病情惡化,患者或會出現更明顯的徵狀,如氣喘、腳腫等,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同時,糖友需要「戒口」來控制糖尿病病情,而心臟衰竭患者會因體力下降,令日常生活功能受到限制。對於病情嚴重的患者,還需進一步限制喝水量及鈉質攝取,以降低肺水腫等併發症的風險,避免病情惡化。
監控病情 積極治療
在病情控制方面,糖友需定期監測血糖HbA1c指數,並接受身體檢查及運動心電圖檢查,以評估心臟及血管的健康狀況。此外,控制血壓、膽固醇及維持健康體重也是管理病情的關鍵。針對心臟衰竭患者,陳醫生建議定期進行心臟超聲波檢查及檢血,以密切監控病情變化。
在心臟衰竭治療上,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及病因制定個人化治療方案。例如,舒張型心臟衰竭患者一般可透過藥物來穩定病情;而出現併發症的患者,如糖尿病引發的血管阻塞導致心臟衰竭,則可能需要結合藥物治療和「通波仔」手術以控制病情。而藥物治療方面,近年推出的新型藥物SGLT2抑制劑,不僅能有效控制糖尿病,還能穩定心臟衰竭病情,可謂一石二鳥,為患者提供了另一治療選擇。
此外,患者應定期覆診,遵從醫囑按時服藥,同時改善生活習慣,尤其是在控制飲食和體重管理方面,避免加重心臟負擔。對於病情穩定的患者,可配合適量運動,促進心臟健康,亦有助進一步穩定病情。陳智彬醫生提醒,不同治療方案都各有其成效、副作用及風險,患者應與主診醫生商討,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
心臟科專科陳智彬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