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解碼
2025-07-09 07:30:00

健康解碼|難治性抑鬱症 自殺風險高 噴鼻新藥針對治療 快速改善病情

分享:
健康解碼|難治性抑鬱症 自殺風險高 噴鼻新藥針對治療 快速改善病情

健康解碼|難治性抑鬱症 自殺風險高 噴鼻新藥針對治療 快速改善病情

本港約有30萬人受抑鬱症困擾,當中部份個案對超過2款傳統治療藥物沒有明顯反應,被列為「難治性抑鬱症」。有精神科專科醫生表示,難治性抑鬱症患者的住院及自殺風險較一般抑鬱症患者高,在處理上需更謹慎。近年有噴鼻新藥針對治療難治性抑鬱症,藥力起效快,助病人改善抑鬱情緒,提升治療效率。

精神科專科醫生曹雲萊表示,抑鬱症病人若已按醫生指示,先後使用2種或以上抗抑鬱藥物達6至8個星期,在足夠的藥物劑量下仍無明顯改善效果,便可將有關個案列為「難治性抑鬱症」。本港約有30萬人患有不同程度抑鬱症,香港大學近年便有研究推算,抑鬱症患者中約18%屬難治性抑鬱症個案。

adblk5

 

難治性抑鬱症住院風險高

醫學界認為,部份人士有較高患上難治性抑鬱症的傾向,例如抑鬱症病情較嚴重、有自殺傾向、思覺失調症狀,或有焦慮症、人格障礙等人士;另外,曾經歷創傷如喪親,生活或工作長期受壓,以至患長期痛症、免疫系統病等,也屬此類抑鬱症的高危一族。

患者與一般抑鬱症病人都可出現相似病徵,包括持續的抑鬱情緒、對身邊事物失去興趣、對生活欠缺動力、容易失眠、體重下降,並有負面思想、自殺傾向、難以工作或上學等。相比一般抑鬱症,難治性抑鬱症患者因病而住院的風險會高出2倍,住院時間多出4成,自殺風險更高7倍。

 

噴鼻新藥起效快

傳統抗抑鬱藥物,主要針對腦部的單胺神經系統,透過調節血清素、多巴胺腺素等傳遞物質,改善抑鬱症狀,副作用包括腸胃不適、易累等,並須2星期才能發揮藥效。惟難治性抑鬱症患者,較難透過傳統藥物控制病情。

曹醫生指,針對難治性抑鬱症的噴鼻新藥,為患者帶來更靈活的治療選擇。新藥針對腦部中樞神經的另一系統—「谷氨酸」系統,調節神經細胞的連接,從而改善症狀。此類藥物適合18歲或以上人士使用,患者最快能於噴鼻後24小時內感到療效。於導入階段(大約是開始藥物的首四星期),需每星期噴鼻2次,之後在保持階段的首月每星期噴鼻一次,其後可隨情況減少使用次數, 一個療程大約為六個月。研究顯示,逾7成患者表示用藥首個月,已明顯改善症狀。逾5成人更表示病情痊癒,沒有抑鬱情緒。若配合口服藥物一起使用,可將復發率減低7成。

adblk6

 

病人用藥後 重拾生活動力

曾有一名大學二年級女生,因為未能適應校園生活,不喜歡選修的學科,未能追上學業而出現抑鬱情緒,不願返學,更萌生自殺念頭。她在醫生處方下,先後使用了4、5款傳統抗抑鬱藥,仍無明顯效果,被診斷為難治性抑鬱症。主診醫生其後安排她轉用噴鼻新藥,藥物起效不久,其病徵即獲顯著改善,生活重拾動力,並多了與朋友溝通。稍後再配合口服抗抑鬱藥及心理輔導,終於走出抑鬱情緒谷底。

曹醫生補充,抑鬱症患者在藥物治療以外,日常亦要注重均衡飲食、規律運動與充足睡眠,為自己適時減壓,例如做靜觀訓練、培養興趣等,有助全方位改善病情。曹醫生最後提醒,治療難治性抑鬱症有不同方案,各有成效及副作用,患者應與主診醫生商討,選擇最合適治療方案。

adblk7
精神科專科曹雲萊醫生

精神科專科曹雲萊醫生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