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味煙「糖衣毒藥」 逾600種添加劑 添癮更添害
「加味煙」是在煙草中加入調味劑如薄荷醇、可可、甜味劑等,以減低尼古丁的刺喉感,使吸煙產品更易於入口,吸引年輕人或女性吸「第一口煙」,令他們墮入「糖衣毒藥」陷阱,不單加深煙癮,難以戒除;當煙草與添加劑一起燃燒時,添加劑可能因高溫燃燒而分解或轉化成有毒、致癌的化合物,經呼吸和循環系統快速傳到身體各器官,對健康遺害更大。
美國有研究發現,若青少年「第一口煙」為薄荷味,他們之後成為每日吸煙者的機會增加88%。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曹忠豪估計,「薄荷味煙的味道或令吸食者及其身邊人感覺沒那麼臭,較易接受,慢慢便養成吸煙習慣;加上薄荷味令人感覺無甚壞處,以及覺得跟得上潮流,不知不覺間上了癮,繼而影響健康。」

曹忠豪希望禁加味煙之餘,更教育公眾吸煙的害處。
害處難以估計
加味煙加入不同味道,是另一個問題所在。曹忠豪表示,「這些味道的化學成分,在吸食時並非完全燃燒,令我們更難估計會形成哪些有害化學物質刺激呼吸系統。」加拿大麥基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草莓味電子煙可損害肺泡巨噬細胞的功能。肺泡巨噬細胞是肺部重要的免疫細胞,是保護肺部的前線重要細胞,在下呼吸道抵抗從空氣中吸入的病原體及污染物。當肺泡巨噬細胞功能受損,病原體可寄存於下呼吸道,引至炎症反應,削弱肺部的自然防禦功能。「另一方面,加味煙亦可能引發支氣管炎、慢阻肺病或肺氣腫等問題。」
減危害較少的誤解
加拿大政府在2018年禁止所有包括薄荷味的加味煙產品,令吸煙率由2010年的17%下降至目前約10%;現已有超過40個國家,包括英國及歐盟國家,禁止包括薄荷煙在內的加味煙出售。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禁止在吸煙產品加入調味劑、色素、維他命等添加劑,以減低吸煙產品的吸引力、減少有關「加味煙危害較少」的誤解。

吸煙或引致多種肺部疾病,加味煙也一樣。
增有害物質吸收
據煙草業資料顯示,捲煙的添加劑多達600種,可佔一支捲煙總重量的10%至25%。薄荷醇是最常用的添加劑之一。有研究發現,薄荷醇不僅可與尼古丁在大腦內產生互相作用,加強對尼古丁成癮,且令煙霧吸入時感覺更順暢,無形中令吸煙者吸得更深和更多有害物質。薄荷醇會直接影響大腦中的尼古丁受體,繼而影響由尼古丁引起的多巴胺釋放、強化尼古丁的作用;薄荷醇亦令煙霧中有害物質更容易被滲透至肺部,從而增加尼古丁和致癌物的吸收。
世界衛生組織曾建議,煙草商及進口商必須向政府披露煙草製品的所有成分資料,禁止或限制加入糖分及加味劑的成分。
冀加強教育減吸煙率
在本港,特區政府推出「控煙10招」,修例草案通過後將禁止售賣含有「加味劑」及「指明添加劑」的傳統煙草產品,分兩階段禁止「加味煙」,先在2027年第二季先禁止薄荷味外指明添加劑的傳統吸煙產品,之後再禁止薄荷煙。曹忠豪建議,「禁煙方向正確,如果可以加強教育,讓市民知道吸食加味煙的害處,而不開始吸食,並提供戒煙服務,相信會更有效減低吸煙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