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1-05-11 04:30:00
日報

周邊血管疾病 或阻腎臟供血

分享: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血管收窄,又或出現阻塞,令心臟肌肉沒有充足的血液供應。事實上除心臟及腦部血管以外,身體中其他的血管亦可能有類似情況出現,如手腳甚至腎臟的動脈等,稱為周邊血管疾病。

外科專科醫生鄭敏樂表示,周邊血管疾病其中一個典型病徵是,當患者行走時,小腿很快會覺得疲倦、痛楚而要停下休息,5至10分鐘後痛楚得以紓緩,但當再行走相同時間或距離之後,又再出現徵狀。「由於腳痛是一個很普遍的徵狀,易與靜脈曲張、糖尿腳,甚至坐骨神經痛混淆,要小心分辨。」但若阻塞腎臟動脈,徵狀則不明顯,可能只見有高血壓。

鄭敏樂指若患者已出現病徵,情況許可的話都建議手術處理,可即時改善生活質素。

鄭敏樂指若患者已出現病徵,情況許可的話都建議手術處理,可即時改善生活質素。

或使肢體壞死
如果腳部動脈阻塞較嚴重,患者即使靜止甚至睡覺時,都會感到腳痛,部分患者睡眠時須將小腿懸垂在床邊,讓更多血液到達腳部才可減輕痛楚。鄭敏樂續指,「再嚴重一點,腳部會出現潰瘍、變黑、壞死,如果有感染的話,有可能要截肢,避免細菌入血而致命。」


診斷收窄程度
醫生除了會作臨床診斷觀察有否周邊血管疾病的表徵如脈搏變弱、趾間有真菌感染、腳趾甲變形變灰等外,也會量度踝肱指數檢視手和腳的血壓。鄭敏樂解釋,「如果腳的血壓比手低很多,就代表腳的血流不足;然後再用超聲波或者電腦掃描,就可以知道收窄的位置在哪裡,有多長,以及收窄了多少,從而計劃往後的治療方案。」

量度踝肱指數,可知道個別手腳有否血壓太低、血流不足問題。

量度踝肱指數,可知道個別手腳有否血壓太低、血流不足問題。

手術回復供血
猶如冠心病,周邊血管疾病的手術治療有通波仔和搭橋兩種,前者會將阻塞的血管撐開,有需要時可放入支架;如果阻塞較嚴重及受影響的血管較長,就要使用搭橋的形式,透過自身的靜脈血管或者人工血管,搭建一條通道繞過阻塞的位置供血。鄭敏樂補充,「非手術治療同樣重要,可簡化為『ABCDEF』,簡單說即控制三高、戒煙、多做運動、做好足部護理,最重要是使用抗凝血藥物,除了控病和預防復發外,也有助減低截肢、心臟病及中風而死亡的風險。」

非手術治療ABCDEF
A─阿士匹靈(Aspirin)及新式口服抗凝血藥物
B─血壓控制(Blood pressure control)
C─膽固醇控制及戒煙(Cholesterol control and cessation of smoking)
D─糖尿病控制(Diabetes control)
E─運動(Exercise)
F─腳部護理(Foot care)


動脈狹窄
一位二十多歲的高血壓患者,即使使用多種降血壓藥都未能控制,血壓仍處於偏高水平。為找出真正病因,醫生為他做全身檢查,發現腎臟動脈收窄了八成以上,於是立即安排通波仔手術,將收窄的部分撐開。手術後第二天血壓立即回復正常,毋須再用降血壓藥,生活質素有所改善。鄭敏樂指出,「若這位患者沒有及時治療,可能會喪失一邊腎的功能,日後亦有可能因為高血壓而出現血管疾病。其實一些簡單的檢查已經可以知道血管情況,若有懷疑應盡早求醫。」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