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色≠性沉溺 欲望被禁止如蟻咬
香港社會思想文化日漸開放,惟涉及性的話題總是讓某些人羞於啟齒,導致問題被過度壓抑,就算有病亦不敢求醫。性沉溺/性上癮話題亦逐漸受到關注,但不少人也不懂如何作出定義。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棨諾指出,「性沉溺常被誤以為與好色相似,而其實是與成癮行為相似,若患者被限制性相關活動,便會出現戒斷症狀,無法自我控制。」
性沉溺是指個體在性方面的過度沉迷,產生無法自拔的依賴,並且無法有效控制自己的行為。即使在不適當的情況下也會感到需要滿足性慾。當欲望和行為被禁止,就會出現不適的反應如「被蟻咬」,如焦慮、心跳加速、手足無措、坐立不安等,最終影響到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工作、人際關係及身心健康。性沉溺的機理與強迫症相似,患者通常明白自己的行為不當,但卻無法停止。

性沉溺患者欲望和行為被禁止,就會出現焦慮或心跳加速等不適反應。
腦部損傷或是成因
許多人混淆性沉溺與好色行為,麥棨諾強調,「好色行為通常不會伴隨強烈的不安感,而性沉溺患者則會在無法滿足欲望時感到極度焦慮,這種感覺類似於戒斷症狀。」
目前尚無系統性的研究來確定哪些年齡層或性別群體更易受到影響。然而,麥棨諾指,「男性可能會因其生理特徵,如雄激素的影響,相對容易出現性沉溺的情況。」而年長者如果出現類似行為,可能需要考慮是其他身體因素如腦部損傷或荷爾蒙失調等。
日自慰50次
麥棨諾分享年輕男子的案例,男子在工作環境中常無法控制自己的性幻想,甚至在上班期間需要頻繁上廁所以滿足自己的需求,下班後亦會頻頻召妓解決性需要。另外,有患者嚴重至需要每天自慰40至50次,影響日常生活;亦有患者沉溺於女生雙腳,而作出跟蹤行為,有可能觸犯法律。
不少人擔心性行為或自慰的次數多寡是代表患上性沉溺證明。麥棨諾表示,「次數並不是唯一的標準,更重要的是個體是否感受到無法擺脫的焦慮感。」當無法即時滿足性需求時,若出現強烈的不安感,則可能需要尋求專業幫助。通過藥物治療和心理輔導,可以有效控制這種行為,減少對生活的影響。對於一些潛在的身體因素,也需要進行相應的檢查與治療。

麥棨諾建議,社會應該更加開放地討論性話題,幫助人們找到健康的性慾表達方式。
或有自毀傾向
麥棨諾指,由於性沉溺者生活過於側重於解決性需要,令生活圈子狹窄,可能進一步加劇其心理健康狀況。「性沉溺不只對個體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擾,還可能引發抑鬱、焦慮,甚至是自毀等心理健康問題。」
應開放討論性話題
性沉溺的治療方法與強迫症相似,常用的方式是高劑量血清素受體阻隔劑,這有助調節患者的情緒與行為。此外,麥棨諾建議,「社會應該更加開放地討論性話題,幫助人們找到健康的性慾表達方式。」對於性沉溺的患者,及早尋求醫療幫助至關重要。「家庭與社會應該更多地關注性教育,鼓勵開放的對話,讓人們能夠健康地面對與管理性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