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心臟病
2022-11-14 04:30:50
日報

心臟衰竭|水腫、氣促 或患心臟衰竭?

分享:
水腫、氣促 或患心臟衰竭?

水腫、氣促 或患心臟衰竭?

心臟就如一個泵,將血液輸出去全身不同器官,提供氧氣和養分。若心臟因種種原因令泵血功能減弱,即心臟衰竭,便會出現頭暈、疲倦等不夠氧氣的徵狀,還會因為血液循環不良而於腿部、肺部積水,導致水腫和氣促。如有以上情況,務必立即求診,值得留意,心臟衰竭可出現在任何年齡人士身上。

心臟科專科醫生黃加霖表示,有不少心臟其他問題可以導致心臟衰竭,「例如最常見的冠心病,還有心肌病、心律問題、心瓣毛病、某些先天性心臟病都可以令心臟機能下降,而高血壓也是致病原因之一。」

患者日常貼士

除藥物治療外,良好生活方式也有助控病,減慢惡化:
 

定期量血壓、血糖及血脂 按醫護人員指示控制鹽分和水分攝取量,避免水腫、氣喘 少吃高鹽、高脂及高膽固醇食物,多吃蔬果,均衡飲食 戒煙、少飲酒、限制咖啡因攝取 保持適當體重 充分休息,避免過勞,保持心境開朗 按醫護人員指示做適當運動,可減輕症狀、提升活動能力及心肺功能
Ad Block

半數患者5年內亡

心臟衰竭十分常見,全球有超過6,000萬名患者,研究亦指40歲人士一生中有25%風險患病。此外,有50%心臟衰竭確診者會於5年內死亡,亦是全球長者住院的最大原因,而且60%患者會於一年入再度入院,令此症不容忽視。黃加霖續指,「心臟衰竭是漸進性疾病,每次惡化入院會令情況變差,繼而進入惡性循環;研究指三次住院患者,有一半會在一年內死亡。」

水腫、氣促 或患心臟衰竭?

適量運動有助患者加強心肺功能。

四藥齊下控病

針對收縮型心臟衰竭,即射血指數低於40%,現時有多種藥物從不同的機制,多管齊下保護心臟減低發病風險。研究顯示,對比沒有接受治療,三重藥物治療可將3年死亡率由56%大減至10.3%,惟再住院率仍逾五成。黃加霖解釋,「這代表透過用藥可保住一些患者的性命,但他們仍會惡化並住院。而我們的治療目標不只是延長性命,更希望維持心臟機能,讓患者可如常活動。」現時的國際治療指引是,除非出現副作用,否則會同時使用ARNi、β受體阻滯劑、抗鹽皮質激素及SGLT2抑制劑治療。而剛在港註冊不久的藥物sGC刺激劑備有擴張血管的作用,也有助減低住院率及死亡率,惟暫時屬自費藥物。

Ad Block
水腫、氣促 或患心臟衰竭?

黃加霖(左)及劉先生(右)。

睡覺不能平躺

任職地盤工作的劉先生,每天步行達兩萬步,但今年3月忽然腳腫、氣喘,而且於5月時惡化,水腫伸至大腿,體重10天內由80公斤升至94.5公斤,而且因為氣促,生活不能自理,最嚴重時要坐著睡才不會喘氣,洗澡也覺辛苦。求醫檢查發現劉先生的射血指數只有10%,情況危殆,須即時入院治療難。21日住院期間,醫生為他排水減心臟負荷,並處理血壓問題。現時則繼續用藥治療,定時覆診和做復康運動。劉先生為繼續陪伴兒子成長,十分自律地運動和注意飲食,避免復發。

Ad Block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