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5-09-05 04:30:57
日報

忽視痔瘡 可禍及心臟

分享:
痔瘡

忽視痔瘡 可禍及心臟

出現痔瘡問題因尷尬而不敢求醫,沒有及時處理隨時需要手術解決。外科專科醫生鄭敏樂指出,「痔瘡問題不容忽視,若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時處理,避免情況惡化,導致貧血而影響心臟功能,甚至掩蓋肛門癌症狀、錯過大腸癌徵兆等嚴重後果。」

痔瘡可視為肛門靜脈曲張,當肛門靜脈膨脹並凸出肛門外,或出現流血、疼痛、痕癢等併發症時,就會形成痔瘡。痔瘡的形成與多種因素有關,鄭敏樂表示,「孕婦、肥胖者及剛生育的女性較容易罹患痔瘡,因為這些情況會增加盆腔靜脈的壓力。此外,長時間坐廁或便秘,也容易引發痔瘡。特別是上班族,因為久坐及不良飲食習慣,令痔瘡風險提升。」

痔瘡

長時間坐在廁所上玩手機或閱讀容易引發痔瘡。

腸癌痔瘡難分辨

痔瘡流血通常表示血管破裂,輕微的情況下,擦拭時可能會看到鮮血,而嚴重則可能導致大量血液潑濺馬桶。鄭敏樂強調,「出血時應盡早求醫,因為這不僅是痔瘡,也可能是大腸癌等其他健康問題的徵兆。」因此,通常會建議便血患者做大腸鏡,檢查是否有息肉、腫瘤、潰瘍、發炎等問題。鄭敏樂補充,痔瘡出血顏色多為鮮紅,而大腸癌的便血有時會呈瘀色或鮮紅。

如果痔瘡問題不及時處理,可能導致貧血,影響心臟功能,甚至掩蓋肛門癌的症狀,帶來生命危險。鄭敏樂提到,臨床上曾見過如雞蛋大小的外痔,最終導致大量出血和貧血的情況。

有症狀須求醫

痔瘡病情可分為四期:第一期只有內痔無凸出;第二期凸出但可自行縮回;第三期凸出須手動推回;第四期則痔瘡無法推回。鄭敏樂認為,「即使是第一期,如果出現症狀,醫生也會建議進行手術。」但若沒有影響生活的痔瘡血管,則不必特意治療,因為它們在排便時有助於減少肛裂和出血的機會。

adblk5
痔瘡

鄭敏樂表示,大便有血不一定是痔瘡出血,也可能是大腸癌等其他健康問題的徵兆。(蘇文傑攝)

初期可微創結紮

手術上,主要分為微創結紮痔瘡手術和傳統的痔瘡手術,結紮痔瘡手術主要針對內痔,創傷較小、恢復快,兩天就可康復。方法是在痔瘡的底部綁上醫學用橡皮筋,切斷的血液供應,痔瘡便會脫落。而傳統的割除手術則適用於外痔,針對較嚴重的痔瘡,雖然創傷較大,需要幾個星期才可以復原,但治療效果更徹底。

避免久坐防痔瘡

對於長時間坐著的上班族,鄭敏樂建議應定時起身活動,避免久坐。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吃蔬菜、水果,並多喝水,能有效減少痔瘡的風險。此外,應避免養成不好的排便習慣,如在廁所中長時間看手機或閱讀等,並建議控制如廁時間在5到10分鐘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