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2-06-13 04:30:59
日報

關節炎|換骹4.5日出院 回復活動能力

分享:
換骹4.5日出院 回復活動能力

換骹4.5日出院 回復活動能力

新冠疫情令公營醫療系統暫停了不少非緊急手術,包括關節置換術。需接受關節置換術的大多為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關節持續痛楚、僵硬之外,情況亦有可能惡化至關節變形、攣縮等。

嘉諾撒醫院骨科中心主管吳富源表示,退化性關節炎常見於膝蓋、髖關節、脊椎和手掌,當中膝關節是身體最大關節,須承受身體重量。當膝關節退化,軟骨和半月板損傷漸增,最後導致骨磨骨,引致發炎腫脹。長者、膝關節曾經受傷、超重,又或從事要重複負重職業的人士,會有較高膝部退化性關節炎風險。

或使關節變形攣縮

患者最典型的臨床表現為久坐後起身不能立即活動,慢慢開步行會使關節靈活一點,但行太長時間又再次疼痛;到晚上痛楚加劇,甚或影響睡眠。早上起來關節亦會感僵硬;膝關節活動時或有聲響。如情況持續惡化,可令關節變形及攣縮,如O形腳或X形腳、關節無法伸直等。而大腿肌肉也會萎縮。吳富源指病情到達中期,X光已可看出膝關節偏離髖關節到踝關節的直線上,令壓力集中在關節一側,以致走路不穩、疼痛加劇。「由於情況不能逆轉,及早接受治療十分重要。」

Ad Block

多種治療方式

視乎關節退化情況,輕微的話可先改善生活習慣、控制體重、做運動強化肌肉、物理治療助患處消炎;如長時間步行會劇痛,則需要外用或口服消炎止痛藥,配合補充劑減輕軟骨磨蝕;再進一步可考慮關節注射類固醇或者關節液補充劑,令郁動變得順滑;如以上方法都不可改善,便要做膝關節置換手術。

手術分為部分關節和全膝關節置換兩種,後者主要針對嚴重患者,將表面受破壞的骨和軟骨切除,利用合金假體覆蓋股骨和脛骨表面,中間用醫學級別塑膠代替半月板。95%患者的人工關節可使用10年或以上。

Ad Block

 

Ad Block
換骹4.5日出院 回復活動能力

當關節變形,或引致O形腳。

術後疼痛輕微

過往患者接受關節置換術之前,都會擔心手術風險高、術後傷口劇痛、要長期住院。現今技術進步之下,這幾方面都大為改善。吳富源引述嘉諾撒醫院骨科中心過往數據,「由2017年到2021年,共有420名患者接受全膝關節置換術,平均年齡為70歲。術後30日和90日沒有傷口感染個案,其他嚴重併發症如血管損害、神經線損害、血栓等都沒有發生;術後傷口疼痛的平均評分為2分(10分為最痛),相對輕微;平均住院日數也只有4.5日,術後3個月仍須四腳架的只有5%,其餘患者可用獨自行走或簡單以手杖輔助。」

Ad Block

及早治療

截至今年3月底,有32,925名患者在公營醫療輪候全膝關節置換術,在7個醫院聯網中,輪候時間中位數由18個月至56個月不等,或會延誤病情。嘉諾撒醫院為此推出「嘉家護膝2022」計劃,為正於政府醫院輪候,持有政府醫生轉介信或者覆診紙的患者,提供價錢較相宜的全膝關節置換術套餐,11萬餘港元的收費已包括一邊膝關節置換手術、麻醉師、藥物和5天住院費用等,提供多一個治療選擇,及早解決關節退化問題,回復正常活動能力。

換骹4.5日出院 回復活動能力

吳富源指術後患者雖回復活動能力,但不宜做碰撞性的運動。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