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18-12-04 06:00:00

新模式換骹 減痛楚 康復快

分享:

本港約有一成人口患有不同程度的關節炎,而其中的退化性關節炎由於與年齡有關,因此醫學界估計未來關節炎人數會持續上升。如膝或髖關節出現嚴重的關節炎,影響到患者的活動能力及生活質素,可考慮接受俗稱「換骹」的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重投正常生活。


骨科專科醫生忻振凱指出,關節炎可發生在大大小小各個關節,出現疼痛及腫脹,後期更會變得僵硬或變形,影響關節活動幅度,如得不到適切治療,會永久影響活動能力。

 

關節炎影響活動能力
香港最常見的關節炎種類是骨關節炎,忻振凱解釋,「它又稱退化性關節炎,患者以中年及老年人為主,因關節軟骨及旁邊骨骼破損而出現炎症,令他們行動不便,原因多為年紀大退化。其他較常見還有自身免疫系統失調引起的類風濕關節炎、令髖關節發炎融合及腰背僵硬的強直性脊柱炎、因接受大劑量類固醇或其他不明原因引起的股骨頭壞死,以及先天的髖關節發育不良而引致的繼發性關節炎。」當情況嚴重,關節會變形而導致O形腳。

 (左起)張文康、忻振凱、港怡醫院執行總裁Dirk Schraven及黃先生,認為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可助患者重拾活動能力。

(左起)張文康、忻振凱、港怡醫院執行總裁Dirk Schraven及黃先生,認為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可助患者重拾活動能力。

快速康復手術模式
經過X光、磁力共振、血液檢驗等確診關節炎後,醫生會先採用保守治療,即處方藥物減低炎症徵狀,及以物理治療去強化及穩定關節,如無效便要考慮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以往患者手術後,要忍受3至4天劇烈痛楚,才可下床走動和開始做物理治療。忻振凱表示,「最新的快速康復手術模式,則可大大縮短患者術後的康復時間,亦毋須忍受痛楚,術後一日內已可站立或走動。」

忻振凱續指,「現時手術在各方面都有所改善,讓患者加快復原。手術前會預先處方止痛藥,如病人情況許可亦會加入運動訓練,增強肌力;手術過程中,盡量縮短皮膚切口及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出血及輸血,並注射止血及消炎止痛藥物;而術後採用多種模式的止痛方案,患者在術後翌日便可開始復康運動。」骨科專科醫生張文康補充,「過去一年多,以此方式進行的100宗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所有患者在5至7日內已可出院,當中全膝置換病人在術後6周達到滿意的關節活動幅度。」


術後當晚可下床
今年68歲的黃先生,於2010年退休前已有O形腳情況,及後開始有膝痛症狀,上落樓梯出現困難,最嚴重時甚至站立不能超於15分鐘、走路不能超過20分鐘,外出乘搭交通工具若沒有位坐便十分辛苦。2018年10月底進行雙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術後當晚已可自行用輔助架走動,現時康復情況良好,雙腿不再呈O形。

現時人工關節相當耐用,有接近九成患者使用逾20年都沒有問題。

現時人工關節相當耐用,有接近九成患者使用逾20年都沒有問題。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