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3-05-19 04:30:52
日報

潰瘍性結腸炎 早治理免切腸

分享:
潰瘍性結腸炎

潰瘍性結腸炎 早治理免切腸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有便意、肚痛,可能已令你直冒冷汗,更擔心趕不及去洗手間而發生尷尬事。然而,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卻每天經歷頻繁的腹痛、腹瀉,甚至失禁。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鄭加成指出,潰瘍性結腸炎並不能完全根治,愈遲受控,需要切除腸道的機率愈大。

潰瘍性結腸炎的成因是患者免疫系統出現混亂,錯誤攻擊大腸黏膜細胞,因而引起發炎或潰瘍。鄭加成表示,「有研究顯示,香港約有2,000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而更重要的發現是在過去30年間,此症的發病率上升近20倍。」常見病徵包括持續腹瀉、腹痛、大便帶血或黏液,甚至是貧血和營養不良。當病情一直惡化,腸道會漸漸收窄,出現腸道阻塞、穿腸等嚴重情況。
 

Ad Block
潰瘍性結腸炎

鄭加成指潰瘍性結腸炎在本港過去30年間,發病率上升近20倍。

切腸未必能根治

傳統的治療方案主要以消炎藥,例如類固醇,以及口服免疫抑制劑作一線治療。但長時間使用或出現副作用,例如長期服用類固醇或會導致高血壓、糖尿病、白內障、骨枯等。而且當藥物沒法控制病情時,穿腸和出現大腸癌的風險亦會增加,患者便可能需要做大腸切除手術。可是,即使切除整條大腸也並非一了百了,鄭加成指,腸道駁口位置或會繼續發炎,術後患者更可能需要在肚皮開造口用作排便,令患者生活質素下降。

抑制發炎因子

傳統藥物和大腸切除手術各有利弊,患者應何去何從?除傳統藥物外,現時患者亦可考慮使用生物製劑,直接抑制體內過多的發炎因子。隨著腸道發炎受控,人體內的機制會幫助黏膜慢慢愈合。目前醫學上有多種生物製劑,已有研究證實其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成效,但傳統的生物製劑建議同時配合口服免疫抑制劑,可減少產生抗藥抗體的風險;而新型生物製劑則一般可獨立使用,不會增加嚴重感染等副作用的風險。

近年,新內窺鏡技術亦有助減低切腸的風險。部分大腸細胞出現癌前病變的病人,可透過內窺鏡將病變細胞局部切除,而不需要切除整條大腸。至於針對大腸收窄甚至腸道阻塞的問題,醫生也可以透過內窺鏡,以氣球擴張或電刀切割的方式擴闊大腸,以減緩病徵。

潰瘍性結腸炎

潰瘍性結腸炎由免疫系統錯誤攻擊大腸所致,嚴重可致穿腸。

擔心副作用 停藥致惡化

一名四十多歲的職業司機,確診潰瘍性結腸炎後,以傳統口服免疫抑制劑及類固醇治療,惟病情仍不受控,每天腹瀉十多次,因而辭退工作。他擔心長期服用類固醇的副作用,故停止接受治療。不幸的是,半年後他因大腸嚴重發炎入院,高劑量類固醇已沒有效用。最後醫生為他處方新型生物製劑,至今已4年,病情受控,不再經常腹痛腹瀉,也重新回到工作崗位。鄭加成最後提醒患者,各人的身體狀況、病歷和經濟負擔不一,應盡早與醫生商討,以找出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