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5-09-11 04:29:52
日報

腎有事易生蛇 現併發症高達15倍

分享:
腎有事易生蛇 現併發症高達15倍

腎有事易生蛇 現併發症高達15倍

每 3人便有1人有機會生蛇,而對於慢性腎病與腎移植患者而言,風險更大。香港健康基金會主席、腎病科專科醫生何繼良指出,「慢性腎病患者及腎臟移植患者的生蛇和併發症風險較一般人高,因此接種新一代蛇針是有效的預防措施,能提升這些患者的免疫力,減少生蛇及其後遺症的發生。」

97%港人屬潛在患者

生蛇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起,曾感染水痘的人在免疫系統薄弱時,潛伏的病毒可能重新活躍,導致生蛇。何繼良指出,「本港39歲以上的成年人中,97%曾經感染水痘,即代表大多數人都可能成為生蛇的潛在患者。」生蛇的早期症狀包括輕微的皮膚痕癢和疼痛,隨後會出現紅疹或水泡,這些症狀可能持續1至14天,通常沿著胸椎或腰椎的神經分布,甚至可能影響面部。

嚴重可奪命

何繼良強調:「生蛇的後遺症不容小覷,包括後遺神經痛、視力喪失、神經系統問題和皮膚感染等,這些問題可導致顏面癱瘓、聽力或平衡力受損,甚至引發腦炎,嚴重情況下可致死亡。」

腎友風險高

慢性腎病患者面臨的生蛇風險比一般人高出21%,併發症的風險則高27%。對腎臟移植患者而言,生蛇及其併發症的風險分別比未移植人士高出8倍和15倍。何繼良指出,「慢性腎病患者的復發風險高出34%,而生蛇則可能使慢性腎病患者患上末期腎病的風險增加36%,兩者互相影響。」

香港健康基金會主席、腎病科專科醫生何繼良

何繼良指,蛇針是有效的預防措施,且免疫能力維持近90%長達11年。

新針助腎移植者

現在本港已核准兩種帶狀疱疹疫苗,包括減活疫苗和重組疫苗。由於減活疫苗可能增加感染風險,因此不適合免疫力低下的人士使用。何繼良指出,「新一代蛇針專為腎臟移植患者設計,因這些患者通常須長期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以防止器官排斥,這使得他們的免疫系統較為脆弱,而重組疫苗(即新一代蛇針)能顯著提升免疫防護力。」

臨床研究表明,即使在每日接受免疫抑制劑的情況下,腎臟移植患者仍能通過接種新一代蛇針產生強大的免疫反應,且沒有安全隱患。

效果持續11年

根據研究,接種新一代蛇針後,患者的免疫能力可維持近90%,效果在接種後的11年內依然顯著。建議50歲或以上人士,或18歲及以上且有生蛇風險的人士接種這種疫苗。

adblk5
腎臟移植患者 耳朵疱疹 生蛇

腎臟移植患者陳小姐確診生蛇,耳朵疱疹和劇痛最為影響生活。

折騰腎移植患者

何繼良分享一宗腎移植患者的生蛇案例,患者陳小姐約60歲,曾接受腎臟移植,6月中時有牙痛、頭痛、耳痛及流液症狀,最終確診為生蛇。生蛇導致她出現嚴重的耳朵疱疹和劇痛,住院一周,至今仍受後遺症影響,包括耳朵傷口未癒和平衡力也未恢復。她擔心復發,已諮詢醫生,計劃在健康進一步穩定後接種蛇針。

追蹤am730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