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射治療(又稱為電療)在癌症治療上已有很長歷史,而醫療技術不斷進步之下,電療亦愈來愈精準。除了有螺旋刀、伽瑪刀等之外,香港近年亦引入了質子治療(Proton Therapy),利用質子的獨特物理特性,令電療更加精確,減少對周圍正常細胞的損害。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施俊健表示,「質子是原子核當中帶有正電電荷的粒子。臨床治療上,儀器會利用電磁場令質子束沿環形軌道運動並加速,使其達到接近光速的極高能量,然後照射到患者的腫瘤部位。」

施俊健指臨床上會建議年輕患者、被重要器官包圍的癌症使用質子治療。
猶如深水炸彈
傳統電療所採用的是光子,就像普通的X光,簡單來說就是輻射,而質子治療使用的質子束也是屬於輻射的一種。施俊健續指,「雖然兩者都是照射到人體,釋放能量,殺滅腫瘤,不過光子的缺點是其穿透性無法阻擋,當劑量釋放後,也會穿透到腫瘤後的地方。由於很多正常器官、組織圍住腫瘤,也會受到一定的電療劑量,於是有可能受傷,產生一些副作用。」
而質子治療就好像一個「深水炸彈」,「質子穿越了人體的正常組織、到達腫瘤才釋放能量,而穿過腫瘤之後就會停止,對周圍器官的影響大大減低。簡而言之就是劑量更加精準,更貼合腫瘤的範圍。」
頭頸癌兒科癌症特別適合
理論上,質子治療可應用於各類腫瘤,由於它的最大優勢是可保護周圍器官,特別適合用於要保護腦部、神經系統的癌症,例如頭頸癌,質子治療可減低腦幹、口水腺、視神經等的損傷。「此外,乳癌也一樣,只想對乳房及胸壁做治療,質子治療可避開心肺;治療前列腺癌也可保護膀胱和直腸。」施俊健稱,「質子治療必然是好選擇的另一例子是兒科癌症,因為正常組織接受了太大輻射量,或增加日後患癌的風險,質子治療便可避免。最後是癌症復發要『電完再電』的個案,減低正常組織的影響。」

質子治療儀器暫時香港只有一部。
度身訂製與嚴格定位
質子治療流程與電療相近,醫生先評估病情,了解治療的範圍、估算劑量;患者則要度身訂製模具,確保每次接受治療時身體位置不變。施俊健解釋,「這過程很重要,因質子束的特性是在射程末端,即腫瘤之後的劑量急劇下降,因此對任何密度變化,例如各種不同的身體器官組織、骨骼、頭髮、植入物如種植牙等都十分敏感,稍有偏差也可能對劑量帶來很大的影響,所以設計要很小心。」之後患者需要做一次電腦掃描,取得身體結構的數據,醫生便靠這些數據計算劑量,哪些位置要電得到、哪些位置要避開。完成之後,患者就可正式開始幾次到數十次不等的療程。
將來或可提升劑量
一名32歲的女士,左邊乳房出現腫瘤求醫,檢查後發現有3.5厘米大,而且有腋下淋巴轉移,屬2B期。手術切除腫瘤及淋巴之後,須接受輔助化療和電療,因為年紀尚輕,醫生不希望她因為心臟、肺部的正常組織,接受太多幅射而增加日後器官衰退或引發其他癌症的風險,故建議採用質子治療代替一般電療。完成療程之後,癌症受到控制,副作用也算輕微。現階段質子治療的應用,在劑量和療程的次數上與一般電療相若,理論上對腫瘤的控制效果應該分別不大。受惠於正常組織受到的輻射量低得多,將來有機會提升照射腫瘤的劑量,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