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2-08-23 04:30:46
日報

近視|及早控制 避免深近視

分享:
及早控制 避免深近視

及早控制 避免深近視

今年9歲的梓豪,4歲時已有300至400度近視,由於家長忙於工作,梓豪由婆婆照顧,每日都會玩手機3至4小時,疫情初期更因為網課而屏幕時間大增、戶外活動時間減少,近視更達800度。

奧比斯義務眼科醫生任卓昇表示,近視是屈光不正的一種,由於眼球延長或屈光力的改變,令光線聚焦於視網膜之前,未能形成清晰影像。「調查發現本港8歲半的小朋友四成患有近視,屬世界上發病率最高的地區之一,疫情開始後相信情況更嚴峻。」

早近視加深快

近視的形成,與環境因素及遺傳因素有關。任卓昇指,「缺乏戶外時間、近距離閱讀及教育水平會影響近視風險;而研究亦發現,若父母都患有600度或以上深近視,小朋友患近視的機率,是父母沒有近視小朋友的12倍。而小童開始近視的歲數以及父母有否近視,是預測小朋友近視加深速度的重要指標。例如小朋友4歲開始有近視,就會預期加深得快;12歲才有近視的話則加深得較慢。」

Ad Block
及早控制 避免深近視

深近視增加日後視網膜脫落風險,可以致盲。

致盲併發症

正如梓豪4歲發現有300度左右的近視,由於沒有良好控制,一年便加深100度以上,到小一時近視已達700度,老師致電梓豪媽媽告知他未能看到黑板,才驚覺要做眼科檢查。任卓昇續指,「超過600度或者眼球視軸長度達26毫米或以上(正常為22至25毫米)便算深近視,眼球過度延長令脈絡膜及視網膜色素上皮變薄,並容易出現血管性退化,令患者的深近視黃斑病變、視網膜剝落、白內障、開角型青光眼風險比一般人高很多,而這些併發症可以致盲。」

疫情下近視惡化

2020年初疫情爆發,研究發現期間近視發病率(29.7%)比疫情前(11.6%)高一倍以上;每年近視進展亦由疫情前的平均41度增加至疫情期間的平均80度;每年眼軸長度變化也加快,疫情前約增加0.28毫米,疫情期間達0.45毫米。至於戶外活動時間及近距離工作時間,也由疫情前的1.27小時及2.45小時,變成0.41小時及6.89小時,均對近視狀況有壞影響。
 

Ad Block
及早控制 避免深近視

任卓昇指一般小朋友6歲開始近視,到13歲才開始穩定,希望可控制到每年只加深50度之內,避免深近視。

增加戶外時間

要控制近視,可以透過離焦眼鏡或角膜塑形鏡的方法,又或使用阿托品眼藥水。梓豪於去年7月使用0.05%阿托品眼藥水,每晚一次,用藥一年多近視只上升了50度,比用藥前加深減慢一半以上。

任卓昇建議以下4點預防近視:
 

任卓昇建議以下4點預防近視: 增加戶外時間:每天2小時,每周合共14小時,光度足夠有助眼球分泌多巴胺,助減慢眼球變長。 良好閱讀習慣:保持30至150厘米閱讀,避免黑暗環境,最好開房燈加枱燈,每30分鐘便要休息一會。 留意電子屏幕觀看時間:1歲以下不宜使用;2至5歲少於1小時,愈少愈好;小學生除課堂外,遊玩用途的屏幕時間應少於2小時;中學生亦應避免長時間使用。 屏幕距離:手機約30厘米、平板約40厘米,電腦屏幕要有50厘米。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