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5-07-11 04:30:50
日報

頸淋巴無故腫大 恐患鼻咽癌

分享:
鼻咽癌

頸淋巴無故腫大 恐患鼻咽癌

俗稱「廣東瘤」的鼻咽癌,在華南地區尤為常見,據世界衛生組織2018年數據,全球約85%患者來自亞洲。早前免疫治療臨床研究發現,比單用化療可大幅延長復發性或轉移性鼻咽癌患者的無惡化存活期,成晚期患者的新希望。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鄺麗雲教授表示,鼻咽位於鼻腔後方,喉嚨上端,「如出現惡性腫瘤,向前方生長會鼻塞、鼻涕有血;向旁邊發展則會出現耳鳴、聽覺減退;由於接近顱骶骨,或出現頭痛、臉部麻痺等徵狀。亦不少患者直至淋巴腫大才驚覺出現問題而求醫,但此時鼻咽癌或已開始轉移。」

鼻咽癌

鼻咽位置深入,加上頭部多重要器官,難以手術處理,故治療主要用電療和化療。

電療化療為主

鼻咽癌成因未明,但相信與EB病毒感染相關,亦因強烈地區性,遺傳因素也不容忽視,其他包括空氣污染、常吃鹹魚等環境因素。

治療鼻咽癌主要靠電療和化療,因為鼻咽在頭部深處難以動刀,而腫瘤一般對電療反應良好。電療利用輻射殺死鼻咽的癌細胞,惟對正常細胞也有影響,電療期間或有口腔疼痛、味覺改變、口乾、皮膚紅腫、脫髮等副作用,長遠也有可能影響頸部和吞嚥肌肉。化療則會走遍全身,殺滅走到遠處的癌細胞。鄺麗雲續指,「惟近20年來治療沒有新進展。對於晚期患者,化療(吉西他濱+順鉑)的控病效果未如理想,整體存活率通常不超過兩年。」

免疫治療延長存活期

PD-1免疫治療為晚期鼻咽癌患者帶來新希望。免疫治療在隨機雙盲第三期臨床研究(JUPITER-02)中,發現配合化療,無惡化存活期長達21.4個月,比單用化療的8.2個月提升1年以上;鄺麗雲指,「約八成患者的腫瘤顯著縮小,甚至消失,25%患者達到完全緩解,而5年存活率提升至50%以上,比單用化療,死亡風險減近四成。」現時此藥適用於復發性或轉移性鼻咽癌。
 

adblk5
鼻咽癌

(左起)大泥、鄺麗雲、方嘉儀。

望納入安全網

雖然藥物成效顯著,但每月2至3萬港元的藥費並非每位患者都可負擔。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主席方嘉儀指,「香港藥物安全網已涵蓋多種癌症資助,如肺癌、乳癌等,卻未包括鼻咽癌新藥。希望有關當局可將新藥納入,以減輕患者的經濟壓力,避免『有藥無錢醫』,並實現醫療公平。」

憂慮復發

療癒系漫畫家大泥(筆名),於2016年在旅行回程的飛機上打噴嚏,分泌物中滿是血液,求醫檢查後確診鼻咽癌第三期。當時接受了較進取的治療方案,包括33次放射治療,輔以6次化療。惟治療副作用如口腔潰爛、進食困難等,令他深受困擾。完成治療後身體慢慢復原,而大泥則很擔心復發,會上網搜尋資訊再向醫生查詢;另一方面亦告訴自己要活在當下,並改善生活習慣減復發風險。他表示,「憂慮萬一復發,治療副作用如沒有口水、頸部肌肉僵硬會更嚴重;有新藥當然高興,不過也擔心未能再以保險支付治療開支,用不到新藥。」

ADVERTISEMENT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