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5-10-08 04:29:50
日報

頸痛腰痛 或脊椎退化

分享:
腰痛

頸部和背部疼痛在香港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疼痛問題,香港骨科醫學院——公共資訊委員會副主席謝紹熙醫生認為主要原因是退化性病變,但退化非長者專利,「姿勢和生活方式等因素也在加速退化過程。」而要預防情況惡化,就需要改善姿勢,並多做運動、控制體重及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質。

適逢香港脊柱日(10月16日)將至,謝紹熙講解頸背痛的各種成因,「1950年代,脊椎疼痛其中一個需要藥物,甚至外科手術治療的主要原因是結核病。隨著時間推移,結核病在香港的盛行率逐漸下降,現今頸背痛需要求醫的主要原因則為退化性病變,其他原因包括脆弱性骨折、創傷、感染及腫瘤病變。」

香港骨科醫學院——公共資訊委員會副主席謝紹熙醫生

謝紹熙指現今多因姿勢問題令脊椎加速退化,引致腰背痛。

不良姿勢加速退化

隨年齡增長,身體會慢慢出現退化;高能量的創傷也會引發退化性病變的連鎖反應。原來,日常姿勢不良也會加快退化。謝紹熙以脊椎退化為例,道出3個常見情境:

1. 經常低頭看手機:這個簡單動作會令頭部前移至頸椎軸線前方,顯著增加椎間盤的壓力。改善方法包括盡量用眼睛向下看,或將手機等設備抬高,以維持頸椎比較中立的位置,減少椎間盤的壓力。

2. 坐著時傾向向前彎曲腰椎:椎間盤壓力會大幅上升。改善方法包括使用腰弓支撐墊以維持腰椎前凸的弧度,更理想的方式是偶爾站立,能將壓力從椎間盤向後移。

3. 直腿彎腰搬起重物:椎間盤會承受過大壓力。正確方式是先蹲下、保持腰椎前凸姿勢,再以伸直下肢的方式抬起重物。

謝紹熙續指,「這些情境中,良好姿勢的目標都是減少椎間盤壓力。因為椎間盤長期受壓會逐漸失去彈性、乾縮並降低高度。椎間盤高度降低會引發一系列退化性變化,包括小面關節肥大、骨刺形成及黃韌帶增厚。」這些因素可導致脊椎產生機械性疼痛,或因神經受壓而引發放射性疼痛,向上肢或下肢延伸,並可能伴隨麻痺感與肌力減弱。在嚴重情況下,甚至影響排尿與排便功能,對日常生活造成重大影響。

adblk5
游泳 運動

游泳有助強化核心肌群,保護脊椎。

少運動肌力減弱

生活方式也可能是脊椎早期退化的元兇,如經常久坐、缺乏運動,當脊椎旁肌群及核心肌群薄弱時,脊椎會承受更多壓力,導致退化提早出現。謝紹熙建議,「定期運動,尤其是游泳,有助強化核心肌群,猶如天然的束腹或頸圈,保護脊椎。」飲食方面,體重過重會增加椎間盤的壓力,而蛋白質攝取不足則可能導致肌肉流失,包括支撐脊椎的脊椎旁肌群。透過控制體重及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質,有助減輕脊椎負擔,延緩退化過程。

多學科協作治療

治療頸背痛須多學科協作,醫生、物理治療師及營養師共同制訂治療與康復方案。物理治療師除使用各種治療手法和儀器外,還能教授強化及伸展運動,幫助減輕疼痛、防止復發並延緩病情惡化。營養師則制訂飲食計劃,協助達到理想體重,並預防肌肉流失。

如病情惡化至藥物與非手術治療皆無效,便需要以手術方式介入。謝紹熙指出,「若因神經受壓導致疼痛或功能障礙,則可考慮減壓手術,以解除神經壓迫、緩解症狀。另一方面,若脊椎節段出現不穩定情況,則可採取脊椎融合手術,以穩定脊柱結構並減輕疼痛,提升患者的生活質素。」

ADVERTISEMENT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