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只因吃太快?可能是胃癌警號 4類人最高危 慎吃2類食物
普通的開胃前菜食物,竟然對健康帶來各種好處。有醫生指出,有些發酵食物如泡菜或酸菜等,不單止是開胃前菜,更是有益健康的菜式。醫生指出,有4款發酵食物有助增加免疫能力,並防止身體發炎,染上各種疾病,並教大家選購時要多加注意。
食開胃前菜都好養身?
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醫生在其facebook專頁上分享指,發酵是一個讓微生物參與食物轉化的過程。乳酸菌、酵母菌等微生物將糖分和蛋白質轉變為新的代謝物,使食物變酸變香,並提高營養吸收率。常見的發酵食物包括韓國泡菜、味噌、納豆、乳酪等。
根據最新研究,發酵食物不僅能補充好菌,還能調節免疫、降低發炎。而發酵食物影響腸道與免疫上,研究歸納出三個主要作用機制:
- 增加菌相多樣性:發酵食物中的菌能短暫「打擾」腸道菌群,讓其更具彈性與豐富性。
- 產生有益代謝物:發酵過程中生成的乳酸、短鏈脂肪酸等能保護腸黏膜,穩定免疫系統,減少慢性發炎。
- 提升營養吸收度:經過發酵的食物,其營養素更易被吸收。例如,味噌和天貝中的維他命B群和礦物質的可利用度都會上升。
另外,有一項研究顯示,每天吃發酵食物6周的受試者,腸道菌相多樣性明顯增加,發炎指標也有所下降。
4款發酵食物增免疫力防發炎
劉醫生指出,常見的發酵食物例子如下:
- 乳製類:乳酪、克菲爾
- 豆製類:味噌、納豆、天貝
- 蔬菜類:泡菜、酸菜、醃黃瓜
- 飲品類:康普茶、發酵醋飲
- 其他:發酵黑蒜、鹹豆乳
劉醫生表示,在不同食物中的菌相各異,泡菜以乳酸菌為主,味噌與天貝則含有真菌代謝產物,這些都能增強免疫。
不過,雖然發酵食物健康,但亦應該適量食用,劉醫生建議,每天1至2份(如一小碗泡菜或一杯無糖乳酪)就足夠讓腸道「活絡」。而且重點在於多樣化和長期食用。另外,當腸道有好菌後,亦要食用膳食纖維來源的蔬菜、水果、豆類與全穀,令效果增加。
吃發酵食物前小心4大事項
劉醫生提醒,吃發酵食物要留意以下4大事項:
- 鈉太高:泡菜、味噌的鹽分高,吃多了可能升高血壓。
- 糖太多:市售乳酪與康普茶常添加糖,可能導致血糖波動。
- 發霉污染:自製發酵品若環境不乾淨,可能孳生霉菌。
- 特殊族群注意:免疫低下、孕婦或對組胺敏感的人應避免食用未經殺菌或過度發酵的產品。
所以,劉醫生建議選擇來源可靠、低鹽低糖的產品,開封後冷藏、盡早食用,避免長期固定吃某一種發酵食品。
他形容,發酵食物如同微型「生態花園」,菌群之間的合作與競爭能改變腸道環境。適量攝取、來源乾淨的發酵食物確實能幫助腸道健康、免疫平衡和調節發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