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2025-10-13 19:26:00

諾貝爾獎2025|研「創新驅動經濟增長理論」3學者獲經濟學獎(更新)

分享:
獲獎的3位經濟學家。(互聯網)

獲獎的3位經濟學家。(互聯網)

獲獎的3位經濟學家。(互聯網)

獲獎的3位經濟學家。(互聯網)

本年度諾貝爾獎今日公布的經濟學獎,在當下AI等創新科技大熱之際,帶來一份叮嚀。3位得獎者分別是美國西北大學的莫基爾(Joel Mokyr),獲一半獎項,另一半獎項則由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法國學者阿吉翁(Philippe Aghion)及美國布朗大學的加拿大學者豪伊特(Peter Howitt)平分。他們獲表揚的研究是關於「創新驅動經濟增長」(innovation-driven economic growth)理論,解釋為何以前的創新科技沒令經濟持續增長,但工業革命至今的科技發展,卻能經濟保持增長。

莫基爾獲表揚的是「確立了科技進步推動經濟持續增長的必要條件」。科技發展古已有之,但在歷史長河經濟停滯是常態,如十四至十八世紀的瑞典和英國,有新科技會暫時改善生活條件及提高民眾收入,但不等於經濟持續增長。莫基爾以「命題知識」(propositional knowledge)及「規範知識」(prescriptive knowledge)拆解,前者包括以數學等解釋自然界規律,說明某件事為何奏效,後者則是實際的操作說明,描述某件事如何做才奏效。以前的新科技多涉「規範知識」,如煉金術等往往靠「撞彩」,難以自我延續;但工業革命後科學家強調精確測量及實驗,把兩種知識融合(如蒸汽機是在了解大氣壓力及真空後研成),新科技可積累發展。

adblk5

「創造性破壞」帶來增長但須謹慎

阿吉翁和豪伊特則獲表揚「提出『創造性破壞』理論」(creative destruction)。二人以現代數據構建模型,指新科技(創造)出現後,會把舊科技及相關公司淘汰(破壞)。但舊科技並非消失,而是已被吸收,造福社會並孕育新科技,此過程是實現經濟持續增長的核心。但須謹慎處理這些「破壞」,包括防止少數公司過分主導市場,窒礙創新。經濟科學獎委員會主席哈斯勒(John Hassler)指「經濟增長並非理所當然。我們必須維護『創造性破壞』機制,以免重新陷入停滯」。
 

諾貝爾2025今天公布最後一個獎項經濟學獎。(互聯網)

諾貝爾2025今天公布最後一個獎項經濟學獎。(互聯網)

ChatGPT勿亂用,5類資料勿告訴AI|(am730製圖) ChatGPT勿亂用,5類資料勿告訴AI|企業資訊(am730製圖) ChatGPT勿亂用,5類資料勿告訴AI|醫療資料(am730製圖) ChatGPT勿亂用,5類資料勿告訴AI|帳號與密碼(am730製圖) ChatGPT勿亂用,5類資料勿告訴AI|個人資訊(am730製圖) ChatGPT勿亂用,5類資料勿告訴AI|金融帳戶(am730製圖)

ADVERTISEMENT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