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本地
2019-03-12 06:00:00

【濕地前途系列】 研究濕地緩衝區增建房屋 誘發展商注資保育基金

分享:

發展局早前回應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研究報告,佔地較多的方案屬中長期、即需時10至30年內可提供土地的選項為主。惟社會大都聚焦局部發展32公頃粉嶺高爾夫球場、「明日大嶼」1,000公頃填海計劃,較少關注同樣佔地甚廣的后海灣濕地。有生態專家建議,研究后海灣濕地的濕地緩衝區,在不破壞濕地保育區的生態價值為前提,透過放寬相關土地改劃限制及地積比,吸引發展商換地及注資保育基金以更有效保育濕地。記者:香詠倫

劉惠寧冀積極保育濕地。(黃文山攝)

劉惠寧冀積極保育濕地。(黃文山攝)

根據政府資料,本港有約6,640公頃內陸濕地,其中后海灣濕地佔地約2,562公頃,城市規劃委員會在2018年至上月中旬共審議27宗(見附表),於后海灣濕地保育區(Wetland Conservation Area, WCA)及緩衝區(Wetland Buffer Area, WBA)的規劃申請。當中11宗獲批申請都有條件限制,例如3年限期的臨時商店用途,也有高約21.2米、涉及逾39,700平方米地盤面積的商業樓宇申請,惟亦有包括住宅、商店等多用途在內的分層建築申請,被城規會以「提交資料不足證明,不會對周邊造成負面生態影響」拒批,可見即使社會有土地短缺的共識,城規會亦無意放寬改劃申請的要求。

逾27個維園可發展
香港濕地協會近期檢視后海灣濕地保育區,發現1,800公頃的WCA中,有逾400公頃被劃作「綜合發展及濕地改善區」,只要符合濕地不會有「淨減少 (即需作濕地補償)」,及獲城規會批准,就可發展低密度住宅;而沿WCA向外劃出500米、佔約1,200公頃的WBA則已有逾158公頃土地獲批准作低密度發展,而事實上現時的錦繡花園及加州花園,亦建於此。后海灣濕地包括為人熟悉的香港濕地公園、米埔自然護理區,然而範圍內亦包括多個生態價值不高、且已改劃作其他發展用途的地點,例如熱議一時、位處新田的「邊境購物城」。

曾任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香港分會濕地保育總監的協會主席劉惠寧,經考察後發現WCA現時有多個漁塘荒廢,甚至遭非法堆填破壞。他建議,透過換地及放寬地積比率,吸引發展商將位於WCA內的發展項目,遷至生態價值較低的WBA或以外土地,而發展商則需注資一個濕地保育基金,以全面且更有效的方式去管理整個濕地。

 

濕地內的雀鳥常到魚塘覓食。(陳奕釗攝)

濕地內的雀鳥常到魚塘覓食。(陳奕釗攝)

傳統養魚文化有助濕地保育。(陳奕釗攝)

傳統養魚文化有助濕地保育。(陳奕釗攝)

錦繡花園(右)這類低密度發展,亦位處后海灣濕地範圍內。(陳奕釗攝)

錦繡花園(右)這類低密度發展,亦位處后海灣濕地範圍內。(陳奕釗攝)

倡橫向發展不阻候鳥遷移
有意見質疑協會建議的成效,認為緩衝區(WBA)內作高密度發展,會為保育區生態帶來負面影響。劉惠寧解釋,建議並非無條件贊成WBA或附近土地作高密度發展,而是需作選址研究。例如若研究發現,選址屬候島遷移「航線」不能過高,但中低層式「屏風樓」不影響「航線」,則可放寬橫向發展;相反選址附近沒有「航線」,則可放寬高度提供更多樓面使用。劉惠寧重申,現時后海灣濕地已因多個魚塘荒廢,導致整體濕地的生態價值下降,需作行動挽救而非繼續「無為而治」。

港府於1997年完成有關后海灣濕地的生態研究,發現當區魚塘與米埔生態關係密切,屬后海灣濕地的重要部分,惟隨著市場改變及缺乏年輕人入行等原因,該區魚塘開始式微荒廢。香港濕地協會亦建議當局重組濕地諮詢委員會,可定期檢視濕地狀況及讓多個環團提出建議,而非由環境諮詢委員會轄下的自然保育小組委員會兼任功能。漁護署及環保署綜合回覆,認為「新自然保育政策」已足夠保育當區生態,而按「公私營界別合作計劃」,獲政府同意的土地持有人,只須負責長期保育,就可在當區作有限發展。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