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25-08-26 07:30:00

《社情》特輯|依托咪酯

資料由客戶提供

分享:

依托咪酯原用於手術麻醉,特點在於起效快、時效短。近數年於亞洲盛行,鄰近地區多以「喪屍煙彈」、「上頭煙」稱呼,並將其納入毒品類別,立法規管。政府今年二月中將「太空油毒品」的主要成分「依托咪酯」列為毒品,截至八月初有6宗案件已經判刑。上月31日,保安局宣布「太空油毒品」正式命名為「依托咪酯」,杜絕毒販利用「太空油」刻意美化毒品以誘騙年輕人。依托咪酯興起拉低吸毒者年齡層,惟成年人濫用新興毒品問題亦不容忽視。鼓勵求助者踏出第一步外,社會應理解濫藥根源。配合專業監管、藥物輔助及康復服務多方面支援,以至親友支持,方能促成改變。

 

相關刑事罪行

  • 《藥劑業及毒藥規例》

依託咪酯(俗稱「太空油毒品」)被列為第一部毒藥。非法管有或售賣此類毒品的刑罰包括最高終身監禁及罰款500萬元。

  • 《危險藥物條例》

依託咪酯及3種類似物(美托咪酯、丙帕酯、異丙帕酯)列為毒品。販運及非法製造有關毒品,最高可被判終身監禁及罰款500萬元。 在違反《危險藥物條例》的情況下管有和服用這些毒品,則最高可被判監禁七年及罰款100萬元。

 

依托咪酯毒效快 濫藥者吸食原因潛藏於社經背景

香港中毒控制中心毒理學參考化驗室顧問醫生張耀君指出,每一種毒品都有其嚴重與危險性。依托咪酯吸入後很快見效,且效果維持時間短。一般安眠藥、鎮靜劑,一顆藥力會維持數個小時,但依托咪酯的藥效由開始到結束只會維持十數分鐘。正因如此,相較其他同類毒品而言,依托咪酯的成癮性和毒害更大。

青少年或較年輕的成年濫藥者,較常見會嘗試濫用新興毒品;而成年濫用者,因為已經形成多年的藥物依賴,更常見會持續濫用相同的毒品;而隨着濫藥的時間變長,不少濫用者會出現多藥物濫用(同時濫用數種不同的毒品)的情況。

就依托咪酯而言,青少年吸毒者多為單藥物濫用(只濫用依托咪酯),而成年濫藥者則較常見會有多藥物濫用,同時使用其他幾種毒品,如:冰、可卡因。這些成年的多藥物濫用者,很多時是希望透過依托咪酯紓緩其他毒品引致的不良毒性反應。而純粹濫用依托咪酯的成年濫用者,則為追求依托咪酯減低驚恐、鎮靜等效果。

香港中毒控制中心毒理學參考化驗室顧問醫生張耀君

香港中毒控制中心毒理學參考化驗室顧問醫生張耀君

吸食煙毒致雙重威脅   以教育助濫藥者重回正軌

香港戒毒會社會福利總監鄭妙娜女士指,電子煙作為新一代吸毒載具,社會大眾絕對不能忽視其對公眾人士,尤其年輕人的影響和潛在危險。電子煙煙機易於收藏且攜帶方便;加上外觀已發展至玩具吊飾、改錯帶等文具樣式,讓老師和家長難以察覺。

電子煙成分不明,不法分子在煙彈中混入生果味道增加銷路,更有機會混入依托咪酯導致使用者誤吸而不自知。此外,煙彈更有機會被摻雜其他毒品,同時吸入煙毒導致的健康風險實在難以想像。

以機構青少年院舍為例,大部分吸食依托咪酯的個案都並非因藏有依托咪酯被檢控,而是涉及刑事罪行。若能夠著手處理吸毒者於成長過程中累積的問題,毒品對其重要程度就會大大削弱。

院舍生活對於年輕濫藥者起到關鍵作用,幫助他們學習和建立生活規律,從而尋覓自己的發展方向。除著重價值觀、家庭重建外,課堂教授中英數主科,以培養學員的基礎知識和語言能力。另外院舍與主流學校合作安排校內試,讓住院學員在治療後順利銜接外界課程。

香港戒毒會社會福利總監鄭妙娜女士

香港戒毒會社會福利總監鄭妙娜女士

吸毒年輕化?Gen Z和Gen Alpha 服食毒品趨勢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PS33 深水埗中心服務主任吳新健指,依托咪酯的興起,較多一大群年輕人使用,導致數據上呈現「年輕化」。同時拉低服務對象年齡,相關個案佔中心整體個案約一成。

他續稱,毒品年輕化背後的傳播方式值得留意。以往要取得毒品,需要認識特定圈子、出入特定場所,才有機會接觸「拆家」。反觀現在,線上已可購買毒品,加上新興毒品包裝多形態(如用水果味、chill等術語),年輕人會較易接納,繼而產生嘗試的意欲。

依托咪酯 依托咪酯

藥物輔導有如 「清抽屜」 與用藥者共同面對創傷與孤單感

中心社工郭婉琳(Kanas)表示,「很多人都會聯想『戒毒』-停止吸毒便達到目標,但在我們的服務,其實戒毒之後要預防重吸,才是很大的挑戰。」

中心會先評估用藥者在毒品功能、精神狀況以及社會功能的狀態。繼而判斷用藥者適合於社區戒毒生活、與專業人士定期會面,還是通過住院模式脫癮。輔導對象不限濫藥者,其家人、伴侶關係都會一併參與。透過小組、個案輔導等方式,助戒毒者找回自己身份,解決吸毒根源。

Kanas直言,讓濫藥者首先知道,身邊人關心其身體狀況,並且可以隨時傾訴十分重要。學習重新將視覺由網絡、自己的世界中,聚焦身邊人。

她建議家長可將視覺放在年輕人的身心健康成長、生活情況,而不單是行為上轉變。「掌握嘗試了解年輕人現在的狀態是怎樣,才可談及做些甚麼去幫助。」

只有連結中間的缺口,讓大家明白和願意走近對方,是改變的第一步。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PS33 深水埗中心服務主任吳新健(左)與中心社工郭婉琳(右)。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PS33 深水埗中心服務主任吳新健(左)與中心社工郭婉琳(右)。

《社情》88期
HK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