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25-08-26 04:30:26
日報

AI聊天機器人成青少年情緒出口 恐愈傾愈憤世 學者:須智慧用網絡

分享:
AI聊天機器人成青少年情緒出口 恐愈傾愈憤世 學者:須智慧用網絡

AI聊天機器人成青少年情緒出口 恐愈傾愈憤世 學者:須智慧用網絡

港人講求生產力和競爭力,或因此缺乏一個適合讓人及時表達情緒的環境。青少年處於急需要朋輩認同的年紀,即使遇到情緒困擾,亦未必能向身邊人求助;不少人最後或選擇轉移到社交平台,如Threads等,甚或向AI尋求發洩的渠道。坊間近年出現不少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其中包括可模擬人氣動畫角色的機器人與使用者交流,亦深得年輕人歡迎。有心理學家指,為免AI聊天造成負面影響,甚至恐愈傾愈憤世,應與年輕人探討如何「有智慧」地使用。

AI聊天機器人

年輕人興起與人工智能機器人聊天潮流。(鍾式明攝)

科技日新月異,AI人工智能技術亦愈趨成熟。在面對家人或自身對學習的期望有落差時,為避免尷尬或不被認同,不少年輕人或會把在社交平台認識的陌生人,或AI的聊天室當作「樹洞」抒發情緒。一個由「關注學童自殺學生聯席」主辦的論壇招募多位青年大使分享經驗,有學生表示,社交平台就如雙面刃,曾因在Instagram等看到他人光鮮亮麗的生活而產生比較心理,甚至會在意他人在其簡介中填上所就讀的名校,而不自覺把就讀band 2中學的自己作比較;但同時亦會因為看到別人多姿多彩的生活,而令自己加倍努力活出自己的精彩。

adblk5
AI聊天機器人

(左起)李穎昕、樂芷穎。(蘇文傑攝)

與憤世AI聊天恐產生負面想法

香港註冊教育心理學家李穎昕在論壇中指,曾有不少學生與她分享,會在一個AI的網站與由人工智能大型語言模型驅動的聊天機器人聊天,使用者可以選擇自己所喜愛卡通人物。「你可以選擇跟叮噹(多啦A夢)聊;你可以跟大雄聊;亦可以選擇跟其他卡通人物聊。當然你跟叮噹聊可以想像成會比較正面,但如果你跟一個很暴力、很憤世的人物聊天,可能你得到的就是一些鼓勵你較為憤世的想法。」李穎昕認為,教育下一代有智慧地使用網絡非常重要,「不是叫你不去用,而是要怎樣有智慧地使用,才不會得到它(互聯網)的壞東西。我們作為大人及教育者,都要與時並進跟他們一起去學,才可以幫助學生找出智慧使用網絡的方法。」李穎昕補充,學童的壓力許多時候是來自與期望的落差,有機會是家人對自己的期望,亦有可能是他們在網絡、電視等吸收不同資訊後,由自己所產生的比較心理。

因青少年本身對朋輩依賴較重,家人亦難以完全過濾互聯網,李穎昕建議家長從小教導孩童互聯網的好處與壞處,保留明確能開放討論的空間,讓小孩有自己的判斷力,反而是最長遠能幫助小朋友的方法。
 

AI聊天機器人

坊間出現不同的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

AI聊天機器人

當中部分會模擬人氣動畫角色與使用者交流。

醫生建議加規管程式預防危機

精神科專科醫生樂芷穎則表示,現時人工智能開始普及,無論成年人或小朋友都有機會在其中找尋資訊。若能在人工智能中加以一些規管程式,例如當檢測到青少年與其聊天時,或將會開始出現傷害自己的行為,就能馬上轉接到24小時的求助熱線等,相信AI可以作為預防危機發生一個很好的工具。

ADVERTISEMENT

最後一輪消費賞開始🎉激賞智能家電/旅遊神器/時尚手錶等!

👇🏼立即登記參加👇🏼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