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FIVE」成員Mos(中)與Kai Kai(右)聽從依時能源氣體工程師Chris的講解,認識液化石油氣是如何經過中央供氣系統,轉化為氣體輸送到住戶使用。
燃氣能源在城市發展至為關鍵,依時能源就為港澳逾20萬家庭提供服務;惟要做到源源不絕將氣體石油氣送到萬家府上,大型屋苑須透過中央供氣系統,經管道從中央儲氣設施來輸送石油氣。為解構超嚴謹的供氣機制,本報夥KOL「HIFIVE」主持Mos與Kai Kai,隨專業氣體工程師深入時常受颱風威脅,並且是使用中央石油氣的「杏花邨」,看看依時能源是如何做到安全可靠兼無間斷供氣。
隱藏的屋苑石油氣貯存倉
有別於煤氣公司透過鋪設於地下的管道網絡,將氣體燃料統一輸送到全港用戶家中。針對家用中央石油氣的客戶,依時能源需要由設置於屋苑的貯存設施供應石油氣。「大眾不了解我們的供氣服務,誤以為石油氣缸倉靠近民居構成『風險』;甚至疑神疑鬼投訴稱『聞到漏石油氣』。」依時能源氣體工程師Chris坦言不時接到這些迷思。他續指以颱風水浸聞名的杏花邨,其石油氣缸倉便設置於遠離岸邊,且靠近白沙灣炮台一側後山高地,跟民居有一定距離。「石油氣由丙烷和丁烷混合而成,本來是無色、無味、無毒、無臭。為了讓人容易察覺,才會加入刺鼻的乙硫醇。」他續指該氣味既似榴槤,又似浸冬菇,所以經常令人誤會。
想你所想 確保不停供氣
Mos和Kai Kai曾經到訪過依時能源的青衣石油氣倉,知道石油氣是以液態貯存與運輸的。然而住戶所用石油氣屬於氣體狀態,箇中是如何轉化而成呢?對此他們跟隨Chris實地考察杏花邨石油氣缸倉了解中央供氣系統的操作。「液態石油氣在屋苑中轉化為氣態,主要是利用壓力差和氣化原理。當液態石油氣輸送到杏花邨兩個水容升可以達到4.3萬升的缸倉貯存後,會經過6個氣化爐將其加熱轉化成氣體,不過氣化後石油氣操作壓力很高,必須通過調壓閥的一連串減壓程序,方能安全輸送到住戶家中。」
他又指屋苑石油氣倉的最大貯存量,足夠全部6,500戶4天供應;加上氣化爐已預設後備方案,即使臨時出現損壞,其他氣化爐仍能持續運作,毋須暫停服務搶修,確保全邨供氣不間斷。而當極端天氣愈趨頻繁,像早前強颱風的威脅下,Chris更表示公司會密切留意天文台的預報,提前安排石油氣缸車運輸足夠石油氣予屋苑使用。「所以最近兩次十號風球,杏花邨不受影響,供氣正常。」他笑言。

石油氣缸上設檢查裝置,黃色排氣口上的洩壓閥,用來代表氣缸壓力有否出現異常。
檢查快速應對 恆常演練以策安全
依時能源氣體工程師每天都會出動檢查全港中央客戶的儲氣與供氣設施,包括石油氣缸的容量有沒有異常,以及氣化爐、調壓閥、洩壓閥、輸送管道等整個系統的供應壓力。一旦發現有任何問題的話,便會透過隨身攜帶的電子平台,即時反映問題予後台工程師,快速應對跟進。兩位KOL亦隨Chris爬上缸倉建築物的頂部,了解洩壓閥是怎樣起關鍵作用。「黃色圓柱排氣口懸掛著一個『蓋』,那就是『洩壓閥』,目的是將氣缸內額外的氣壓排走,平衡壓力。倘若工程人員發現上面的蓋噴飛不見了,即代表氣缸壓力有異常,須立即處理。」
他又補充,為了應對更頻密的極端天氣情況,依時能源會聯同客戶及消防處定期舉行石油氣演習,目的是加強住戶對石油氣的使用安全,同時提高防火意識,以策安全。
(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