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港暴雨連連,天文台昨晨發黑色暴雨警告,持續近11小時,為歷來生效時間第二長;這場黑雨更「創出」多項新紀錄,包括8日內4次發出「黑雨」,頻率成歷來最多;以及8月單日降雨量創新高。持續的暴雨導致多區嚴重水浸和山泥傾瀉,渠務署累計確認29宗水浸個案,其中雨水灌入瑪麗醫院內部道路,令該院急症室服務一度受到影響;將軍澳有停車場同樣嚴重水浸,場內車輛在水中飄浮猶如「碰碰車」,大埔林村更有行人路被泥水淹沒頓變「黃河」!有氣象專家解釋,本港正受3大因素影響,形成今次罕見暴雨。天文台預測,今日天氣仍然不穩定,初時雨勢有時頗大,料周四驟雨逐漸減少。
攝影:林俊源、蘇文傑、吳康琦


有市民把舢舨泊在橋底避雨。
受活躍西南季候風及高空擾動影響,為華南沿岸及南海北部帶來大驟雨及狂風雷暴。天文台先在前晚(4日)11時45分改發黑色暴雨警告,持續至昨晨2時10分解除,惟雨一直未停;相隔4小時後,即昨晨(5日)5時50分又再次發出黑雨警告。近11小時後天文台在昨午5時05分改發黃色暴雨警告信號,並於下午6時15分取消所有暴雨警告信號。
翻查過去資料,天文台今年在8日內先後4次發出黑雨警告信號,分別於上周二(29日)、上周六(2日)、前晚及昨早,是歷來最多;此前最高紀錄是一年內發出3次,分別在2000年及2006年。
另外,截至昨午2時,已錄得355.7毫米雨量,打破了自1884年以來8月份單日雨量最高紀錄;其中港島、九龍及西貢區均錄得超過300毫米雨量;昨日午夜12時至早上10時,本港境內的雲對地閃電次數超過1萬次,其中大嶼山有近5,000次閃電。機管局指黑雨下有過百班航班受影響。

渠務署派員到瑪麗醫院疏導積水。

瑪麗醫院昨午12時回復正常。
瑪麗醫院變「瑪麗海」
黑色暴雨生效期長達近11小時,本港多區出現水浸情況,截至昨午5時,已確認29宗水浸個案。從網上影片可見,瑪麗醫院正院門口猶如河流,有水馬隨水飄走,上載者形容為「瑪麗海」。其後再有網民上載另一段影片,拍攝到瑪麗醫院內滿布積水,水深到腳眼位置,醫護人員在院內要涉水而行;該院急症室服務一度受阻,須將病人轉往律敦治醫院治理。至中午12時多,渠務署緊急應變隊伍到場疏導積水,受影響路面才重開,急症室服務及救護車運送服務昨午12時回復正常。
在中環花園道大量雨水沿斜坡流下山,中銀大廈對出一段上斜路有小巴疑嘗試衝過積水,奈何最終拋錨停在路中;沙田下城門水塘水位達到警戒線,警方須封閉城門河兩岸;將軍澳敬賢里停車場亦出現嚴重水浸,多架停泊的車輛被淹浸過車輪,半載半浮如「碰碰車」般互相碰撞。渠務署緊急應變隊連同「龍吸水」機械人出動,雖然水位不斷下降,但仍然見到大部分車輛有被浸過的痕跡。

半山寶珊道出現山泥傾瀉。(土力工程處圖片)

中半山有樹木及大幅護土牆塌在馬路中心。(土力工程處圖片)
發生多宗山泥傾瀉
6宗完成視察
連場大雨引發多宗山泥傾瀉。土力工程處指,截至昨午,共接獲12宗山泥傾瀉報告,分別位於大埔、西貢、大嶼山、半山、灣仔等地區;如大埔新娘潭路出現大面積山泥傾瀉,鐵欄、樹木連泥土塌下山坡,部分路面受阻,新娘潭路(來回方向)近涌背的全線須暫時封閉。
在中半山地利根德閣及寶珊道,亦有樹木連同大幅護土牆塌在馬路中心。灣仔加路連山道則有塌下的山泥壓毀路邊鐵欄。署方指,目前已完成視察當中6宗影響較為嚴重的事故,相關部門會盡快安排所需的斜坡緊急工程。
陳國基:務求減低
惡劣天氣對市民影響
政務司長陳國基表示,昨到緊急事故監察及支援中心視察,聽取司局長及各部門同事匯報最新的暴雨情況及各項應變安排。他指出,政府一直有完整的應變部署機制應對惡劣天氣,務求減低惡劣天氣造成的影響;如渠務署180隊緊急應變隊伍在全港各區清理水浸情況,緊急應變隊伍亦重複巡查並清理全港240個水浸黑點。民政事務總署亦在各區開放臨時庇護中心,讓有需要的市民暫避。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亦指,馬上聯同區議員協助居民善後,協助村民填寫各類表格申請應急基金,而民政總署指會盡快發放應急錢以供村民解決燃眉之急。
天氣仍不穩定
天文台預測本港地區今日天氣仍然不穩定,初時雨勢有時頗大;預計周四驟雨逐漸減少,隨後兩、三日部分時間有陽光及酷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