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宵樂》呈現元宵佳節閩南地區的傳統民俗活動「踩街」的熱鬧場景。
作為中華文化節2025的節目之一,泉州市提線木偶戲傳承保護中心的《古藝新姿木偶戲》將於9月12及13日在西灣河文娛中心劇院舉行,為大家帶來多套獲獎的經典「木偶戲」,憑著操偶者的靈活巧手,配合獨特的音樂「傀儡調」和不同風格的唱腔,讓提線木偶恍如活過來一樣,不單表情栩栩如生,還可靈活地做出諸如解衣、拔劍、接傘等不同姿態和動作,演繹一個個或莊或諧的故事。
劇團代表指,我國的木偶戲品種眾多,除了提線木偶戲外,還有杖頭木偶、掌中木偶、鐵枝木偶、皮影戲、比較少見的肉傀儡與藥發傀儡,以及流播在越南的水傀儡,其中源自秦漢的提線木偶,每個都有16至40條不等的提線,靠演員雙手從上而下操作。泉州提線木偶戲在2006年入選首批國家級非遺名錄,於2012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實踐名冊。

《小沙彌下山》詼諧生動,小沙彌在風雨路上的慌急情狀,妙趣橫生,令人嘆為觀止。
帶來獲獎劇目 演出獲高度評價
是次劇團於香港演出所選的劇目,包括《貴妃醉酒》、《獅子舞》、《小沙彌下山》、《鍾馗醉酒》、《若蘭行》、《馴猴》和《元宵樂》,皆是於2002年榮獲文化部「第十屆文華獎」劇目《古藝新姿活傀儡》的重要篇章。劇團曾攜這些節目出訪五大洲合共80多個國家和地區訪演,甚至曾多次奉調為國家領導人及多國元首獻演並獲得高度評價。
千年非遺項目 呈現閩南風俗文化
泉州提線木偶為國家級非遺項目,千年來憑著獨具特色的偶頭雕刻、偶像造型藝術及製作工藝,其傳統劇碼保存著大量古代閩南語系地區的信仰習俗,以及古閩南方言和宋元南戲劇目的珍貴資料,極具研究價值。如其中的《元宵樂》,便展現出「拍胸」、「跳鼓」、「舞獅」等民間舞蹈的特色,呈現元宵佳節閩南地區的傳統民俗活動「踩街」的熱鬧場景。

《馴猴》由演員操控的猴子,表演各種特技如彈結他、跳舞及騎單車等,表演惟妙惟肖,讓人捧腹大笑。
劇中操偶師在操控木偶的同時,亦要完成角色的配音,故必須掌握生、旦、北(淨)、雜等不同行當的基本功。由入行開始,提線木偶的表演者一般需要約8至9年才能成為合格的藝師。而木偶製作師傅則面臨傳承困難的問題,要製作一尊提線木偶,從木偶頭部、手腳雕刻、身體製作、服飾製作到最後的穿線組裝,一般至少需約2個月時間,由於願意入行刻苦學習的年青人不多,故每位師傅的技藝都相當珍貴。
是次劇團將這項國家級非遺技藝帶來香港,希望無論男女老幼,都可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中華文化節2025:泉州市提線木偶戲傳承保護中心《古藝新姿木偶戲》
日期及時間:2025年9月12至13日 (五至六) 7:30pm
地點:西灣河文娛中心劇院
票價:$320, $280
按此瀏覽節目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