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本地
2021-11-01 19:25:00

內地速遞面單交易猖獗 個人資料賤價流向電騙集團

分享:
央視報道,不法分子會混入速遞公司工作,在處理包裹時偷拍面單照片,然後放上網售賣。(資料圖片)

央視報道,不法分子會混入速遞公司工作,在處理包裹時偷拍面單照片,然後放上網售賣。(資料圖片)

網購後總會收到詐騙電話、短訊?你的個人資料可能是這樣洩露的!央視報道,網上買賣速遞面單(包裹上的收貨者資料)的情況十分猖獗,其中浙江寧波警方近日搗破一個非法獲取、倒賣速遞面單信息的犯罪集團,拘捕9人,檢獲2萬多張速遞面單照片,了解到不法分子為了獲取速遞包裹上的收貨者資料來謀利,竟應徵進入速遞公司,在處理速遞包裹時偷拍速遞面單照片,再放上網售賣。其中一名被捕疑犯供稱,每張最高可賣得0.8元(人民幣,下同),而「他(上家)說他那邊的成交金額應該是1塊2(1.2元)」;一天偷拍一個多小時,當日就可獲利三、四百元。受害者包括一間進口外貿公司的客戶,當中有人被成功詐騙。

央視:百度貼吧藏速遞面單交易群組

報道指,百度貼吧上有許多速遞面單交易群組,群組成員以「菜」、「料」等暗號稱呼速遞面單,並將速遞面單分為「歷史」和「實時」兩種,當中「實時」最為搶手。其中一名收購者開價,以每張3.5元收購1,000張以上的實時面單,收貨者所購產品為精品的實時面單則每張4元;歷史面單只收車上用品、童裝童鞋、化妝品相關的,每張1.5元。

一名賣家則聲稱手上有幾十萬張歷史面單,貨源是一家物流公司的「雲倉庫」。報道稱,當記者要求驗貨時,對方隨即傳送多張面單照片,上面有收貨者詳細個人資料。該名賣家還為「證明實力」而傳送一份文件,裡面按化妝品、母嬰、服裝等分門別類,還有上百位收貨者姓名、所購商品、住址和電話號碼等個人資料,甚至有商品價格。

Ad Block
「菜」是代表速遞面單的「暗號」。(互聯網)

「菜」是代表速遞面單的「暗號」。(互聯網)

專家:落單當日速遞面單可能已被賣

報道指,一張速遞面單,除了能讓騙徒獲得收貨者姓名、電話號碼、住址或工作地址等個人資料,還可用電話號碼找出其微信、支付寶等帳號,甚至可了解到其消費習慣和經濟能力。報道引述內地網絡安全專家萬仁國表示,不法分子傾向收購母嬰、化妝品、服裝等類別的速遞面單,是因為購買該類產品的人士比較「好騙」,而在「消費者下單購買商品的當天,快遞信息可能就已經被賣掉了」。

報道又指,被竊取販賣的速遞面單,除了少量可能用於定向行銷之外,大部分都會被騙徒用作「精準」詐騙。騙徒通常會冒充網購平台客服或速遞員,以包裹遺失、商品有問題等聯絡消費者,再以退貨、退款誘導消費者提供銀行帳戶資料。

Ad Block

個人信息保護法今日正式實施

此外,報道提到,內地速遞業2017年已推出「私隱面單」服務,將客戶的關鍵個人資料用二維碼或星號隱藏,但私隱面單一直都無大範圍使用。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除了部分客戶寄出包裹時無意識要揀私隱面單或認為使用不便之外,速遞公司考慮到成本問題,因為私隱面單需要專用的識別設備,速遞員亦需要掃碼才獲得相關資料,令速遞效率降低。然而,隨著《個人信息保護法》今日正式實施,朱巍指出,「對於平台來講……以前隱私面單可能是平台額外做的義務,現在就變成了一種法定的義務」。

Ad Block

《個人信息保護法》特別提到,個人資料處理者應為防止未經授權的訪問以及個人資料洩露、篡改、丟失,而對個人資料採取相應的加密、去標識化等安全技術措施。

若是歷史面單, 收購者只收車上用品、化妝品等類別,每張1.5元人民幣。(互聯網)

若是歷史面單, 收購者只收車上用品、化妝品等類別,每張1.5元人民幣。(互聯網)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