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協將於今年底推售兩個分別位於屯門及將軍澳的資助房屋項目,合共提供約600個單位。房協主席鄔滿海相信即使政府換屆,房屋政策亦不會有大改變。另外,房委會(圖)公布最新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增至4.7年,再創回歸以來新高。
房協行政總裁兼執行總幹事黃傑龍表示,位於屯門及將軍澳的資助項目提供約600個單位,實用面積由約三百多方呎至六百多方呎不等,當中逾七成屬400呎的2房單位,約一成屬3房的大單位,售價會考慮申請者的入息、資產及負擔能力釐定。他指,兩屋苑均設有健身室及會所等設施,預計最快2020年落成入伙。
申請門檻將依照房委會建議,扣除強積金後,單身申請者每月入息限額將提高至2.6萬元,資產限額為85萬元;2至9人家庭每月入息限額則為5.2萬,資產限額則是170萬元。
至於北角丹拿山雋悅的長者屋項目,黃傑龍表示,短租限額已全部租出,現正與地政總署磋商,將短租單位的比例由現時地契規定的五成增至七成,吸引更多長者租用,料未來一、兩個月有結果。他說,現時雋悅有逾200人申請短租,入住長者平均年齡為73.5歲。
另外,房委會公布,截至去年12月底,約有14.88萬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13.35萬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較9月分別減少3,700及500宗。但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較去年9月底的4.5年,再延長2.4個月,至4.7年,偏離房委會訂下的3年上樓目標,並創回歸以來新高;而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亦由2.4年上升至2.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