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25-07-29 04:30:28
日報

公院闢醫教研專屬雙軌發展 彈性分配時間助吸非本地人才

分享:
麥子濘(前排右二)相信,新安排有助吸引相關海外人才來港;前排左二為鄧耀鏗、後排右起為卓家良及楊駿文。(蘇文傑攝)

麥子濘(前排右二)相信,新安排有助吸引相關海外人才來港;前排左二為鄧耀鏗、後排右起為卓家良及楊駿文。(蘇文傑攝)

醫務衛生局與醫管局和兩間本地大學醫學院合作,為醫教研人才推出雙軌發展途徑,使有志參與醫教研工作的醫生可同時任職醫管局和指定大學,期間按需要彈性分配時間於臨床服務、教學及研究工作,相信帶動本地醫療教育和研究發展,並提供清晰訊息吸引相關海外人才來港。兩間醫學院均支持計劃,並將為參與醫生授予大學教授頭銜,方便他們參加國際會議或合作。

醫管局今年初就雙軌發展途徑與大學醫學院簽訂協議和持續跟進,目前首階段有5名醫生經甄選後正式參與,其中4名香港兒童醫院醫生已獲港大醫學院委任,專注於多種疾病的研究與治療,涵蓋兒童惡性腫瘤、造血幹細胞移植、新生兒深切治療、年輕人心源性猝死和心血管病、小兒血液學等,以及模擬學習與技能培訓的發展。威爾斯親王醫院也有1名醫生加入中大醫學院,專注於痛症管理與深切治療診治、研究及專業培訓工作。當局預計,今年內還有3名新界東聯網醫生經新措施加入中大醫學院,即今年將合計有8人加入。

adblk5

現屆政府致力推動科研與創新發展,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鄧耀鏗表示,醫管局醫生具豐富臨床經驗、有完善醫療數據庫,希望透過新措施與大學有更多合作,又說隨著醫科畢業生數量增加、挽留人才漸見成功,「當人手去到健康水平,就可以支持同事做多啲研究,幫返市民。」當局沒有為措施訂立申請限額,首階段有超過10人感興趣,他們均要先通過醫管局和大學醫學院甄選才可加入。

臨床醫生倡留三成時間教研

雙軌發展途徑下的醫生會繼續由醫管局聘任,再由部門主管決定其參與大學教研工作的時間佔比,薪酬由雙方按比例承擔。鄧耀鏗說,計劃目的是預留充足時間讓醫生在教研工作發揮,主要建議為不少於整體工作的三成時間,「否則意思都唔大」,個別醫生時間分布可視乎臨床需要由部門主管安排。

醫衛局副秘書長麥子濘說,措施突破醫管局和大學醫學院既定人事聘用安排,為醫教研人才這類複合型人才提供更適切專屬發展階梯,並可在教學和研究方面得到更大支援,締造有利環境予本地醫生有更多選擇,在海外競爭人才亦更有優勢。她續指,本港過往招聘海外醫生時,曾有意見希望可以在醫教研三方面有更好發展,當局希望藉此提供較清晰的晉升階梯,使相關海外醫生知道本港支持多線發展,有助吸引有志從事臨床和教研工作的海外人才來港,安心落地生根和發展事業。

adblk6

參與醫生:將有專門時間聚焦科研

港大和中大醫學院均支持計劃,相信能為有志人士提供更大彈性,兩校會為參加醫生授予大學教授頭銜,方便他們參加國際會議或合作。參與計劃的香港兒童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顧問醫生、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客座臨床副教授卓家良稱,加入雙軌發展有助他使用大學的資源,如實驗室儀器、科研技術等支援,以及獲得接觸頂尖科研人才和學習的機會,盼藉此進一步貢獻教學和科研。威爾斯親王醫院耳鼻喉科專科駐院醫生、中大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楊駿文就指,參與計劃前需要百分之百時間專注醫管局的門診和手術工作,只有午膳或放工後才有時間進行科研相關工作,日後將會有專門時間聚焦科研工作。

adblk7

醫衛局長盧寵茂稱,措施為從事醫教研工作的複合型專才,提供更適切專業發展途徑,度身訂造聘任、臨床工作安排和晉升階梯,其教研工作亦會獲得更多支援,包括授予大學教授頭銜。他指,醫管局和醫學院為培訓及挽留醫教研人才合作,突破制度條框,期望讓更多有志參與醫教研工作的醫生,在提供臨床服務的同時貢獻香港醫療研究和創新。

ADVERTISEMENT

第2輪消費賞開始!勁送iPhone / 水波爐 / 行李箱 / 電飯煲!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