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海東(右)希望教材可讓患者接受治療時更開心;旁為陳裕麗。(鍾式明攝)
認知障礙是人口老化下的普遍疾病,救世軍推出訓練教材套,根據以人為本和無錯誤學習理念,鼓勵認知障礙患者按自身能力和興趣參與活動,透過這套療法改善他們的情緒、社交能力和溝通技巧等。救世軍日後會舉辦工作坊,派發並指導同業使用教材。
慈善組織救世軍2020年與中大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合作,邀請100名患有輕度至中度認知障礙症長者參與認知障礙症展能療法相關小組活動,發現他們能更主動參與、情緒更穩定和減少易怒情況。
針對輕度至中度患者
救世軍去年推出以認知障礙症展能療法為本的訓練教材套〈存「能」全「智」〉,屬非藥物認知治療的介入手法,涵蓋認知刺激、日常生活技巧、社交及文化等五個範疇,共有40款小組和個人為本活動,主要針對輕度至中度認知障礙症患者。
負責研究的中大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陳裕麗指,患者只是短期記憶較差,照顧者不應當他們是嬰孩般照顧,又說工具有助患者發掘長處和興趣,盼讓他們找回生活意義、尊嚴和能夠獨立生活。
指示用家營造適合環境使用
救世軍高級主任孫海東表示,教材除工具外亦會指示要如何營造一個適合使用的環境,如桌面不應有其他雜物、顏色要與工具有強烈對比等,希望可令患者改善情緒、社交能力和溝通技巧等。
教材套獲周大福慈善基金及何張淑婉慈善基金資助製作,現已全面在救世軍長者服務應用,並推動教材拓展至居家訓練場景,救世軍日後會舉辦工作坊培訓社福界從業員,再向他們免費派發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