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部都會區發展項目或較原先預期的20年早完成。(資料圖片)

李家超
新一份施政報告著墨多項加快北部都會區發展的政策,特首李家超相信在集中精力發展下,項目有機會比原先預計的20年早完成,但發展過程有數個樽頸,包括資金及土地開發,又強調投資是有回報,紅利將落於市民。另外,財政司長陳茂波表示現有土地儲備能滿足市場需求,政府不會突然大規模推地。
政府將成立由特首擔任主席的「北都發展委員會」,下設3個工作小組,提升決策層次。李家超在一個電視節目表示,北都面積佔整個香港的三分之一,與當年發展佔香港面積2%的機場比較有如「巨人與普通人」,因此施政報告提出重點發展北都,並需要引入不同資金。他透露,自己在施政報告發表翌日已經向海外總領事、商會等,介紹在北都可行的投資模式。
李家超以香港國際機場為例,認為成立並注資法定機構的機管局屬成功發展模式,當局會在北都成立很多類似的法定機構,或由政府成立公司運作,以協助北都發展。被問到成立機管局和香港科技園公司過往動輒投入數百億元,注資北都法定機構會否延長財赤,李家超稱投資會有回報,「紅利都係落返到市民」,反稱若當初不投資就不會有科學園、不設立機管局就「唔會有咁好回報」。
政府2021年提出北都發展策略時,估計要約20年完成項目。李家超希望項目愈快達標愈好,當局會訂立優次,相信集中精力發展有助加快速度,又說項目龐大、很多項目一齊做,有如提供「滿漢全席」而非只煮「一碟菜」。至於北都最終會否變成地產項目,李家超強調同意與否的權在政府手上,重申政府對住宅單位的把關緊很多。
政府不會突然大規模推地
北都發展委員會轄下的其中一個工作組「發展及營運模式設計組」,本月將召開首次會議,帶領小組的陳茂波稱,會研究將土地招標模式由價高者得改為產業綁定的雙信封制。施政報告另提到政府未來10年有2,600公頃熟地,陳茂波昨在電台節目稱,土地儲備能夠滿足市場需求,政府會有節奏視乎市場推出土地以穩定供應,強調政府不會突然大規模推地,以免對市場構成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