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方破獲一宗涉嫌利用空置單位牟利的案件,拘捕12名包括大律師等人士,並展示在行動中檢獲的文件及物品。(林俊源攝)
【20:15更新】就2名事務律師被捕,律師會新任會長則陳澤銘表示,不會就個別事件評論,如有任何專業失當情況,將按律師會既定程序調查及處理。他又指律師會認真看待詐騙事件,並已向會員發出執業指引及通告,詳述識別客戶身份、查核和盡職調查,以及文件認證的正確程序。
市建局:買賣文件中原業主簽署與紀錄不同
市建局回應指,於2018年6月開展項目後,曾多次嘗試聯繫涉事單位的原業主,包括凍結人口調查、掛號郵件及登報等惟一直不果。去年8月至10月期間一名男子委託代表向局方聲稱獲原業主轉讓單位,並已將單位出租,要求局方向他發出收購建議。惟在查核過程中發現涉事單位最近物業買賣文件中,原業主簽署與當年的簽署有明顯不同,認為事件有可疑,遂主動聯絡警方跟進調查。該涉案單位業權其後由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於今年5月收回。市建局指如有人以不法手段圖取利益,會保留民事追究的權利。
------------------------------
涉扮空置舊樓業主賣盤牟利逾6000萬元 大狀地產代理等12人被捕
警方交代一宗犯罪集團涉嫌利用空置舊樓,假扮去世多年的業主企圖蒙騙市建局的案件,涉款6,270萬元,並在昨日拘捕12人,包括8男及4女,年齡介乎30歲至64歲,當中有大律師、事務律師、法律行政文員、地產代理、財務公司等人員。警方相信已成功瓦解一個犯罪團伙,現正調查案件,不排除更多人被捕。
商業罪案調查科總督察陳日淮表示,警方去年底接獲市建局轉介,表示有單位突然有人自稱受新業主委托洽談收購,但當局發現單位原業主早於1999年已經去世,認為物業在21年後才被出售有可疑,於是警方展開調查,其後又發現另外有7個舊樓單位未獲原業主授權下,被人用作抵押或轉售。

警方展示集團的犯罪過程,他們會先串通個別律師樓的律師,與財務公司的職員,並用假身份證辦理遺失樓契的宣示聲明,再利用相關文件,轉售樓宇。(林俊源攝)
以假身份證辦理遺失樓契宣示聲明
總督察陳日淮續稱,犯罪集團針對樓齡偏高、長期無人打理的空置單位下手,串通律師樓和財務公司,用假身份證明文件,辦理遺失樓契的宣示聲明,再利用相關文件,在財務公司取得100萬至950萬元不等的貸款,之後犯罪集團嘗試透過自己的網絡出售物業,訛稱物業是「銀主盤」,不可做按揭,到買家支付款項後,律師樓會向財務公司還款,將餘款轉入犯罪集團成員戶口,再以現金提走。警方行動中一共檢獲涉案物業的買賣、貸款、銀行文件,電話以及電腦等。
警方指,調查中發現有犯罪成員利用自己的知識,以上述手法侵吞涉案物業,提醒買家交易時要委託信譽良好的律師樓,買樓前亦應實地視察;另持有空置單位的業主,應定期檢查單位狀況,可以訂購土地註冊處的「物業把關易」服務,每當有涉及物業的文書交付土地註冊處時,業主就會收到電郵提示,方便追蹤物業最新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