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團隊設計三種活動幫助當地小朋友了解正確處理飲用水的知識。
港人生活是在扭水喉就有潔淨的自來水,生活圈附近已有優質醫療服務,或難以想像外國一些村落,村民直接飲用未處理「生水」,患病時須步行再乘車用兩小時才能看診。科技大學學生團隊早前深入斯里蘭卡偏遠村落,透過安排遠程醫療系統讓村民看診;以遊戲及工作坊讓村民明白未經過濾及煮沸的水因含細箘會損健康。科大教授指,盼透過學生不同解決方案可應用至不同發展中國家,以創新科技造福社會。
科技大學於2014年推出「視野無界」項目,提供一個跨學科、跨地域學習平台,鼓勵學生構思並實踐解決方案,協助資源有限地區應對各類醫療問題。科大近年將視野無界的兩門課程納入為大學核心教育課程,今年更成為首個「本科生全球挑戰及機會研究課程」,開放予所有本科生修讀。
有該課程學生早前到訪斯里蘭卡,了解當地的醫療健康挑戰,再利用創新科技構思出解決方案。當中科大生命科學部生物化學及細胞生物學學生陳愷俊憶述到訪當地後,發現當地偏遠山區的村民「求診不便」問題,村民就醫須徒步一小時到巴士站,經過顛簸的一小時車程才抵達最近的診所,有村民或因此延誤就醫。

陳愷俊(右二)和何莉筠(右一)。(鄧昊輝攝)
陳愷俊與來自不同學院的同學組成團隊,開發「Tele-medicine」遠程醫療系統,協助管理病人資料,並讓病人與醫生透過視像通話看診,系統亦能方便醫患的看病安排、病例電子化及處方配藥等。他坦言,方案最大難度是網絡覆蓋率低、供電不穩,團隊要先改良村落的網絡信號,同時要設計出圖文並茂的操作手冊,並培訓當地的義工及醫護人員,讓民眾及醫護人員熟悉電腦操作。目前系統持續為村民服務,惠及村內逾50個家庭。
另一批學生則到斯里蘭卡城鎮Pallewela,發現超過半數居民直接飲用未經煮沸的生水。團隊與當地大學醫學院合作,發現相關水質欠佳含大腸桿菌等多種有害細菌,有損村民健康。參與計劃的科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延伸主修人工智能)學生何莉筠指,深明教育從小做起道理,團隊透過卡牌遊戲提升學生對水資源的了解和衛生習慣的意識;又設立工作坊,讓學生透過顯微鏡比較煮沸過的水與未經煮沸的水的含菌量情況。因泡茶須將水煮沸,團隊透過推廣斯里蘭卡當地傳統花草茶,以養成民眾良好飲水習慣。
科大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教授、視野無界始創總監周迎表示,「視野無界」至今累計逾500學生參與,開展三十餘項醫療健康相關項目以解決地區及全球醫療衛生議題。未來希望繼續透過學生設計的解決方案應用至不同發展中國家,於醫療資源不足的鄉村地區推行遠程醫療,並善用大數據監察各種措施的成效,以創新科技造福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