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開心指數」續跌三年後初見回升至6.91分。
每年5月15日是國際家庭日,盼促進家庭的和睦、幸福和進步。和富社會企業「香港開心D」昨公布最新「家庭開心指數」,在連續下跌3年後初見回升至6.91分,惟指數低於疫情前水平,甚至未恢復到2021年疫情時。而低家庭資源、缺乏溝通,以及需照顧6至12歲小孩的家庭組別,開心指數較低。
「家庭開心指數」由「香港開心D」主辦,東華學院護理學院進行,於3月5至26日收集了1,117份有效問卷。本年度家庭開心指數為6.91分(10分滿分),逆轉過去3年連續下跌情況,惟指數仍較2021年的7.26及2022年的6.98低。三分一受訪者指數為6分或以下,屬一般甚或偏低水平。
整體衡量各類指標中,大部分分數均比往年上升。當中最影響家庭幸福感是個人開心指數,分數由去年6.09分(10分滿分)升至6.58分,家庭成員自身的開心程度,會直接影響全家的幸福感。其次的「家庭資源—心理資本」(家庭居住環境是否舒適及遇到生活難題時能否尋求協助等)則由去年6.58分升至7.24分,反映舒適的居住環境及應對生活難題的能力,對家庭幸福感至關重要。第三因素是家庭健康狀態,輕微上升至6.69分。但家庭溝通模式的分數則輕微下跌0.29分。
調查亦發現,三類家庭開心指數較低,當中低「家庭資源—心理資本」,因為居住環境不舒適、缺乏應對生活難題能力的家庭,開心指數相對較低;另兩類是遇上家庭問題雙方不嘗試溝通,以及須照顧6至12歲小孩的家庭。香港開心D顧問及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主席方奕展,鼓勵家長為子女在升小階段選校時,除考慮子女學術及前途外,應加入家長自身可承受力及幸福感作考量;應加強家校合作,建議小學在幼小銜接階段,協助初小學生的家長有序地適應改變,有助減輕其心理壓力。
為提升及維繫港人家庭關係,香港開心D建議,港人應先修身以齊家;家庭資源的心理資本亦不容忽視,社區可定期推行改善家居環境的活動,並強化鄰里網絡支援,以應對市民的日常生活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