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牧場裡的珊瑚。(新華社)
為積極修復和保護南海海洋生態,海南三亞蜈支洲島2010年開始建設海洋牧場,投放了最少1,526塊人工魚礁、21艘船礁及一批火山石礁,又移植珊瑚、放養魚苗等。目前這個內地首個位於熱帶地區的海洋牧場已見雛形,礁區海域的魚類種類比非礁區高出最少5倍。

工作人員固定移植的珊瑚。(新華社)

在人工魚礁附近覓食的魚。(新華社)
內地傳媒報道,蜈支洲島位於三亞海棠灣,由於過度撈捕、旅遊開發等原因,其周邊海域生態環境持續退化。海南省與三亞市政府遂與專家著手於蜈支洲島周邊1,000畝海域建設海洋牧場,即建設供海洋生物繁衍的場所。經過多年努力,截至去年底,人工魚礁上的珊瑚、貝類及藻類等生物生長繁茂,有超過120種,魚類密度亦按年增三成。
將推海底生態遊
報道又指,未來蜈支洲島會著力推進「漁旅融合」的生態旅遊,將海洋牧場打造成「海底生態公園」,例如設海底雕塑藝術區等,為海洋生物提供良好棲息和活動空間之餘,亦可讓遊客潛水探索,感受保護海洋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