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田科技城項目範圍內發現古墓群,位於元朗牛潭尾北過渡性房屋項目「新田部屋」附近,部分墓碑刻有「皇明崇禎拾年」(港台圖片)
新田科技城項目範圍內發現古墓群,位於元朗牛潭尾北過渡性房屋項目「新田部屋」附近,部分墓碑刻有「皇明崇禎拾年」,有學者相信是明朝竪立。發展局回覆查詢時表示,古物古蹟辦事處已進行實地視察及照片記錄,正審視相關資料,研究有關墳墓的歷史價值。古蹟辦完成研究後會與土木工程拓展署商議合適的安排或緩解措施。發展局表示,該墓群位於政府土地上,屬新田科技城第一期第一階段的發展範圍,所在之處規劃作地區道路。
部分墓碑刻有「皇明崇禎拾年」
地政總署自2024年起,於每年清明及重陽節前在墓群張貼告示,通知墳墓後人聯絡地政總署。墓群後人已與地政總署聯絡,而龍躍頭原居民代表亦有與地政總署接洽,協調安排。地政總署會與有關部門緊密聯繫,往後與後人的商議將視乎古蹟辦的研究和其與土拓署的討論結果。
鄧氏後人稱新田古墓追溯至明朝
龍躍頭新屋村鄧氏後人鄧振宇回覆港台查詢表示,墳墓屬於他們的祖先,以他所知最早可追溯至明朝,有族譜可查,多年來族人亦一直有祭祖。族內意向當然希望可以原址保留墳墓,向古蹟辦申請一級文物保護,他們不介意當局未來保育墓群時,做成公園或者以其他方式,開放給市民參觀。
林筱魯指可探討改設計原址保留
曾出任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的立法會議員林筱魯表示,明朝的任何古蹟古物在香港也比較珍貴,因為當年的「遷海令」,令沿海很多建築結構消失,如果能夠留傳下來,明顯是高價值。他說,當有關古墓群歷史價值獲確立,可透過原址保留或搬遷保育,而發現墓碑的位置原規劃作興建道路,而新田科技城處於設計初段,相信可以探討改變設計。林筱魯表示,當年土瓜灣宋王臺發現多個古井,其中一個古井位於原有設計的道路,其後土木工程拓展署因應要求修改了設計,令古井可以保留。
發展局回覆,古蹟辦正研究有關墳墓的歷史價值,完成研究後會與土拓署商議合適的安排或緩解措施。林筱魯解釋,如果原址保留,要研究將來該處的建築物地基,會否影響到古墓結構、完整性及環境。他指出,嶺南大學及粉嶺高爾夫球場內也有古墓,保留後亦容許原有親屬或者族人進入拜祭,有關細節安排必然要與獲認定的關係人士討論。要與獲認定的關係人士討論。
原文刊登於 香港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