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有自閉症等情緒問題,除接受專業治療師的訓練及治療外,家長的教育方式亦是治療路上重要一環。現時6歲、患有自閉症的Ethan,以往常發脾氣,後經父母魏生魏太聽取治療師建議,調整教育方式,加上接受適當治療及訓練,現時Ethan的情緒已有改善,遇到不喜歡的事情時,也會先作嘗試,而不會與父母對抗。

魏生兩夫婦聽取言語治療師建議,改善教育子女的方式,兒子的情緒獲改善。(胡菀彤攝)
Ethan早於3歲時被確診患上自閉症,性格較執著,以往遇到不喜歡的事就會發脾氣,例如Ethan曾因媽媽拍八達通的方向不合其意,於巴士上發脾氣,下車後情緒仍未平復,甚至「嘈到鞋都甩埋」,最終回家後才冷靜下來。
魏生魏太表示,覺得遷就不是解決方法,恐怕令兒子變本加厲,故用較強硬教育手法,若兒子不聽話,或會體罰。但他們憶述,兒子剛升上幼稚園K3後,回家時會無緣無故打妹妹,家中亦時常爭吵,而兒子常會喃喃自語「我唔鍾意呢個世界,我要去stu stu 星球」;因擔心兒子的情緒惡化,他們帶Ethan接受一些遊戲訓練治療課程,並從治療師口中得知,他們過往的教育方式可能有錯,明白到教育兒子時,不應處於對立面,如Ethan與妹妹打架時,應先問「發生咩事?」,而不是說「點解打架?」等。他們指,於調節教育方式後,Ethan打妹妹的情況漸減,加上配合適當治療及訓練,他的情緒已有改善。現時Ethan於非牟利慈善機構明德兒童啓育中心接受治療及訓練,中心言語治療師李冠洋表示,治療路上,家長的角色很重要,如遇到自閉症小朋友吵架時,應先清楚情況,再逐步教導小朋友遇事應如何與別人溝通。
為方便該中心服務的家庭獲得更多資訊,該中心早前獲富衛香港捐贈20萬元,建立全港首個「兒童學習進度互動平台」予中心家庭使用,預計2019年可推出;平台將設「成長發展里程碑」,為中心每位孩子設定「個別學習進度表」,讓家長及治療師更容易及詳細掌握孩子在中心及家中的學習進度,加強家長與中心團隊的互動,有助孩子的發展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