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手錶和手環款式、功能多元化。(鍾式明攝)
智能手錶、智能手環近年漸趨普及,消委會發現部分產品的步數和心率等表現參差,提醒消費者得出的相關健康和運動數據只屬估算,不一定精準,只適宜作參考之用而不能作醫學用途。
國際消費者研究及試驗組織早前進行有關智能手錶及手環的測試,樣本主要購於歐洲,本港消委會指其中44款本地有售、售價介乎139元至9,799元的型號,發現大部分估算步行及跑步步數準確度不錯,只有不超過7%的誤差,但有3款同屬「博能Polar」牌子的智能手錶,就懷疑把輕微的手部動作都推算為步數,使偏差高達59%至74%。
整體準確度有所提升
測試的全部智能手錶及手環均有量度心跳速度功能,惟表現同樣較參差,其中半數樣本從不同活動量度的心率偏差均不多於7.5%。但亦有兩款智能手錶和一款智能手環在大部分情況均錄得逾11%偏差,亦有兩款智能手錶的血氧量數據偏差高達2.56%及3.01%。
消委會署任總幹事何應富指,比較該會過去有關智能手錶及手環的測試結果,發現整體準確度都有提升,但相信仍然有可改善空間,希望生產商可參考今次結果進一步完善其智能手錶及手環的準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