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指出,可享「樂活退休」生活人士,通常擁有更佳身心狀態。(資料圖片)
打工仔退休便會開始「人生下半場」。有智庫研究指出,退休人士雖愈見長壽,生活質素卻未見提升,而普遍退休人士都缺乏財務上的準備,認為維持積極心態非易事。智庫建議,優質的退休生活應著重追求具有意義的生活,政府可整合市場資源和退休資訊,並推動私營市場主導的銀髮經濟。
被喻為「第二人生」的退休生活,並非每個人都能愉快享受。團結香港基金綜合多份有關退休生活的報告、訪談退休人士和分析本港退休生態系統、海外案例,發現受訪者普遍認為退休生活質素除著眼是否維持活躍,更應重視該等生活是否有意義。
研究指出,退休人士普遍面對財務穩定性不足、難以維持積極情緒和照顧責任帶來沉重負擔3大問題,而本港三大文化觀念「消極退休觀念」、「對資金流動性的偏好」和「強烈的以家庭為中心價值觀」,是很多人實踐理想退休生活的挑戰。
指現行政策忽略高層次追求
智庫在報告提到,本港退休人士愈見長壽,但生活質素未有提升,健康狀況和幸福感更呈現跌勢,又稱政府目前鼓勵退休人士參與社交、體能和智力活動,忽略他們對退休人生意義的高層次追求,如實現充實且有意義的生活、追求自主定義目標等。報告稱,可享「樂活退休」生活的退休人士通常擁有更佳身心狀態,建議本港應由非政府組織或私營企業等建立退休生態系統,如協助長者獲得財務保障、與社區保持緊密連結等,讓退休人士樂活退休,當局也可整合退休相關資源和資訊。
同時,報告亦分析多個海外案例,包括日本將「銀髮服務」明確界定為市場化服務,把長者照顧責任由家庭轉移至正式市場體系予讓社區分擔,並建立強制年滿40歲居民供款的社會保障體系,為長期護理服務市場創造穩定及充足資金來源。智庫建議,本港可策略地從識別特定服務和產業範疇入手,引進私營機構力量,逐步建立私營市場參與基礎,長遠形成市場驅動社會福利供給模式,以及制定策略發展長期護理相關金融工具,增強銀髮經濟可持續性與活力。
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何啟明指,要持續為本港長者提供安穩退休生活、慢慢發展退休生態系統,除使用政府資源還有整個社會均需付出,又說當局會詳細檢討和研究這份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