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金鐘站大堂的街道圖近日改以電子屏幕形式顯示。(林俊源攝)
訪港旅客或人生路不熟,港鐵金鐘站大堂的街道圖近日改以電子屏幕形式顯示,並加入觸控互動功能,乘客揀選目的地後街道圖便會彈出位置及預計步行時間等資訊,又設有二維碼供乘客掃描,以打開地圖程式在離站後繼續導航至目的地。港鐵將視乎電子街道圖使用量和乘客反應,擴展至其他遊客較多的車站。
視乎用量研擴至其他車站
港鐵車站大堂設有街道圖,方便乘客尋找目的地和出口資訊。金鐘站大堂的靜態街道圖,近日改以電子屏幕方式顯示並加入互動功能,乘客輕觸屏幕搜尋目的地,旁邊電子街道圖便會顯示其位置、預計步行時間和建議選用出口等資訊,並附上二維碼供乘客用電話掃描,以及按指示開啟地圖程式導航。同時,金鐘站大部分出口指示牌均換成電子屏幕。
電子街道圖的數據來源以內部資料庫為主,輔以Google地圖資訊,港鐵內部會在更新Google地圖的新資訊前把關,確保內容準確才會發放,資訊科技部亦有方案防止外部攻擊系統。港鐵總經理—市務及客戶體驗梁靜雯稱,把街道圖電子化只是第一步,日後收集更多乘客最常搜尋的地方等數據後,計劃把該些地方在出口指示牌置頂或放在較前位置,甚至主動推送該地方附近的資訊、活動詳情等予乘客。
梁靜雯稱,港鐵考慮到金鐘站是「超級轉車站」,附近有很多酒店、旅遊景點和商業大廈,乘客與旅客對導航的需求較高,故選擇在金鐘站推出電子街道圖及出口指示牌。至於車站如果出現要關閉出口等突發事故,她坦言地圖需要一定技術和人手改動,未必能即時改動地圖和指示牌。系統由最初萌生概念至正式推出歷時約一年,港鐵會視乎電子街道圖的乘客使用量和反應,在計算成本後決定是否需要應用在其他遊客量高、有很多乘客需要尋找路線的車站。
幾乎全綫設有「車廂載客情況顯示」
另外,港鐵在其他範疇也有應用人工智能(AI),包括前年推出AI虛擬服務大使Tracy,目前分別設於啟德、機場、柯士甸及金鐘等8個較多旅客的車站,每月收到逾4萬宗查詢,現正訓練系統處理乘客未能出閘等票務問題。2021年在屯馬綫首先推出的「車廂載客情況顯示」,除迪士尼綫因需求較低而沒有安裝之外,均已應用在其餘所有路綫。港鐵未來會研究以AI系統接聽車站電話查詢,以及在機場、尖沙咀等較多遊客的車站引入即時傳譯系統,方便車站職員與其他語言的旅客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