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月前宣布美軍將會從敘利亞撤軍,並高調聲明指「美國將不會再做世界警察」,隨即引來不少主流媒體大肆抨擊。結果在軍方的強大壓力下,只能改口指完全撤軍目前並沒有時間表,而原定的撤軍步伐亦大幅放緩。國際輿論自然再次一面倒批判特朗普行事魯莽、外交白痴;但撇除他的撤軍計劃過於倉促急躁,這個決定卻自有其一套博奕計算。
目前國防部,以至共和黨這些特朗普同一陣營的成員,反對撤軍的理由在於ISIS的主力雖已被全面擊潰,然而其餘黨仍流竄於各地伺機復辟,美軍在此關鍵時刻撤軍即等若給予其東山再起的機會。再者俄羅斯與伊朗長期介入敘利亞戰事,已加深其於中東地區的影響力,美軍撤軍不但等若將這個區域拱手相讓,更有離棄盟友、縱容獨裁者阿薩德政權繼續殘害人民之嫌。
但如果你熟悉近十年的美國外交政策路線,就會知道特朗普不過秉承奧巴馬的舊路而已。自奧巴馬第一次競選總統時,已將從中東撤軍寫進了政綱之中。過往的伊拉克與阿富汗戰爭已足以證明,歐美以有限的駐軍根本難以穩定地區局勢,反而成為了軍費開支的沉重負擔。特朗普雖然在之前的預算案承諾增加軍費,然而龐大的減稅計劃卻惡化了財政負擔,那從擴張軍備、更新武器與對外駐軍之間,特朗普毫不猶疑地選擇了後者。
若我們以國際博奕角度來看目前的敘利亞形勢,更會明白目前的美軍作為穩定地區的重要性已今非昔比,撤軍反而可能是一種解脫。過去ISIS之興起以至猖獗橫行,乃由於伊拉克與敘利亞均同時出現「軍事真空」:伊拉克在於薩達姆倒台後始終未能重建好一支具戰鬥力的守備力量,而敘利亞則因為叛軍長期羈絆阿薩德主力部隊於阿勒普等地激戰,以至給予機會ISIS大肆擴張。
可是到了現形勢已和ISIS猖獗時期不同,基本上敘利亞政府軍與由庫爾德族領導的阿拉伯聯軍在美國、伊朗及俄羅斯支援下都能有效壓制前者並維持一定程度的治安。相反三方勢力的另一角:反阿薩德、親土耳其的叛軍自從重要據點阿勒普被攻陷後已一蹶不振,不停往土耳其邊境方面退兵,敘利亞政府軍亦因此能騰出手來對付ISIS。另一方面伊拉克在美國與伊朗的共同協助下,亦已重新建立起一支具備相當戰鬥力的軍隊,及進行掃蕩ISIS殘黨任務的伊拉克聯邦警察部隊(Iraqi Federal Police),ISIS死灰復燃的機會已相當微。

美國總統特朗普早前指美軍將快撤出敘利亞。
如何界定「完全消滅ISIS」?
所有人都指美軍應完全消滅ISIS才算是完成在敘利亞任務,但如何界定「完全消滅」呢?目前ISIS已喪失了全盛時期的99%領土,剩下的成員亦被各方追剿。他們為求生存,除了轉入地下活動外,不少也變身成其他原教旨武裝分子,混在派系複雜的反政府軍之中。再者,很多人不知道美國在敘利亞駐軍只有數千人,而且大多都遠離ISIS出沒地區,對後者進行打擊的,其實都是來自境外空軍力量;而駐扎在庫爾德族部隊控制地區間的美軍的價值,其實在另一方面。
這裡又要說到,原先支持叛軍推翻阿薩德政府的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始終要接受政治現實改變戰略,令叛軍勢力持續往土耳其接壤邊境撤退之餘,更反過來嘗試向俄羅斯靠攏,以抽出身來全力打擊庫爾德族這個分離主義來源。那庫爾德族面對敘國政府軍與土耳其包圍夾擊之局,唯一所恃的就是美國於背後的支撐。為了令土耳其、俄羅斯及伊朗等勢力投鼠忌器,庫爾德族甚至要求當地美軍部隊,掛著美國旗巡邏各區,以宣示攻擊庫爾德地區即等同攻擊美軍云云──換言之,美軍之於敘利亞各方玩家而言,是有如「人質」般的存在價值。
智庫RAND分析指出,以美軍目前駐留在敘利亞的區區數千兵力,當然不可能推翻阿薩德政府、亦不可能將土耳其勢力逐回北方;但美軍留在庫爾德族控制地區,卻有助庫爾德族在談判上爭取更有利位置,在與土耳其和敘利亞討價還價過程中獲得更好的結果。但特朗普想的卻是另一回事。庫爾德族和土耳其、敘利亞之間的協議,是無論如何都會達成的,問題卻在於美軍只要駐紮在敘利亞多一天,庫爾德反而會更有恃無恐地與對手僵持下去:最近庫爾德族領袖就向敘利亞開出了修改憲法以達致在聯邦制下擁有自治權這樣的條件,相信阿薩德難以接受之餘,也必然刺激起埃爾多安的神經。
可是美軍的離去,卻能迫使失去籌碼的庫爾德族放下身段,與另外兩方進行更多的妥協和讓步以換取和平協議。至於中東的影響力和深陷泥沼的軍事開支相比,在特朗普眼中自是不值一哂;而且以色列與沙特阿拉伯的介入,亦將對俄羅斯產生一定抗衡。作為與美軍並肩作戰多時的戰友,特朗普此舉在道德上有虧,客觀上卻有助解脫僵持困局,這就是國際關係博奕的無常之處。
文:Henryporter(博客無神論者的巴別塔作者、面書:www.facebook.com/henryporterbab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