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票存入,戶口即時所顯示的僅屬帳面結餘。
彈票黨過往常見在交易平台尋獵物,向賣家訛稱對產品有興趣以空頭支票假入數騙走貴價貨物;近日更出現變奏版,假冒銀行職員推銷低息貸款,再假扮律師將支票存入受害人的銀行戶口,受害人誤以為收到款項,將自己存款轉帳到騙徒戶口作「還款能力測試」,至支票彈票始知受騙。警方近月共接獲53宗同類案件,涉款560萬元,損失最大的涉款260萬元,拘捕兩名骨幹成員。
被捕一男一女(37至58歲)報稱客戶服務主任及無業。男被捕人涉更改名字並開設支票戶口,女被捕人則負責將支票存入受害人戶口。行動中,檢獲支票、支票簿、電話等。
警方自2月起接獲多人報案,指收到自稱銀行職員的cold call電話,推銷低息貸款。騙徒在通話中以不同藉口套取事主財務資料,特別是銀行戶口結餘,並訛稱要做「還款能力測試」,要求事主將款項轉帳至指定戶口。為博取事主信任,騙徒聲稱會先由律師樓存入款項至事主戶口。事主發現有款項由與律師相同名字戶口存入,誤以為交易真實,遂將自身存款轉帳予騙徒。及至所收到的款項實為空頭支票,方知受騙。

吳基駿
商罪科訛騙組總督察吳基駿稱,調查發現詐騙集團更會安排成員到入境處改名冒認真實律師相同名字,並到銀行開設支票戶口,以增加可信性。警方由2至10月共接獲53宗同類案件,涉款560萬元。受害人損失由2萬至260萬元,而騙徒開出支票最大一張面額為逾130萬元。
留意帳面結餘與可用結餘分別
吳基駿提醒市民,接獲cold call電話時應提高警覺,如有懷疑,應向相關機構核實來電者身份。切勿因對方自稱專業人士而輕信其言。他又提醒,市民查帳時,留意「帳面結餘」和「可用結餘」的分別,銀行在收到支票後,帳面結餘會即時更新,但實際需一至兩日完成結算,款項才會成為戶口持有人「可用結餘」,方可動用款項。警方提醒市民收款時應查清「可用結餘」,切勿單憑入數紙或帳面結餘作收款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