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本地
2022-09-19 04:30:24
日報

製器官模型預演複雜手術 3D打印裝置贏海外發明獎

分享:
伊利沙伯醫院 吳榮耀 賈南雄

吳榮耀(左)指,伊利沙伯醫院至今已製作逾120個3D器官模型,圖右為賈南雄。 (陳奕釗攝)

3D打印技術日趨普及,本港公立醫院近年亦應用於訓練和臨床。伊利沙伯醫院自2015年起開始利用3D打印製作器官模型,今年7月更成立統籌3D打印的辦事處,幫助醫護人員在手術前作規劃,亦令患者更易了解病情。院方同時研發「緊急環甲膜切開術」模擬裝置,去年獲海外發明獎肯定。

伊利沙伯醫院醫療三維打印統籌辦事處主管吳榮耀醫生表示,自2015年至今已製作逾120個器官及組織的3D模型,每個3D模型都代表著一個病人的故事。有大學畢業生在胸骨出現腫瘤,要在血管和神經線交錯下切除;亦有中年男子的顎骨有腫瘤,醫護人員須先進行電腦掃描,並預先計算刀片擺放位置和角度,再製作手術模板,供人員手術時更快切割腫瘤和重建顎骨。

吳榮耀指,院方不時會就複雜、困難的手術,根據電腦掃描等醫療紀錄影像,務求準確製作3D器官模型,每次製作都涉及不同部門的醫生、工程師、放射性部門人員等,人數達8至10人,曾有模型需3天方完成打印。而3D器官模型經團隊研究討論、篩選資料、打印模型、以至手術前利用模型作預演,過程可能長達一周,但因人員已熟知情況,確實手術時間可節省約20%。模型亦有助醫護人員向病人解說病況,同時亦增強他們對治療的信心。

Ad Block
三維打印器官

模擬裝置加入了流血等病者生理反應。 (陳奕釗攝)

取代豬器官 成本僅200元

3D打印同時方便醫院製作訓練工具,包括病者因氣道阻塞或會窒息死亡,但又無法在氣道插喉時會使用的「緊急環甲膜切開術」,即切開病者頸部環甲膜並放進導管供氧。雖然醫院一年僅數宗個案,但因醫護人員須快速和準確完成,要求甚高。

Ad Block

伊利沙伯醫院綜合模擬及技能培訓中心主管賈南雄指,醫院過往訓練會使用豬的氣管,但豬器官形狀和結構始終與人有別,亦有衛生和供應不穩問題。醫院隨後轉用3D打印一比一人體氣管模型,設計幾經改良,並且加入人體生理反應,包括流血、導管內呈霧氣化、胸腔膨脹等效果,至今已有約100名醫護人員接受有關訓練,每個成本僅200元。醫院憑此套模擬裝置,去年在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獲頒銀獎,成為本港首間獲該獎的公立醫院。裝置已在港獲短期專利權,並正向內地申請專利。

Ad Block

吳榮耀則期望,未來3D打印技術的醫療臨床應用可擴展至九龍中聯網,作跨專科和跨院合作,並培續更多相關本地人才。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