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團隊提議於荃灣海旁空地種植開花的大樹。(模擬照片)
踏入初春花季,港人不能外遊賞花,不少人改於本港覓地「打卡」。荃灣區議會及「樹博士」教大地理及環境科學研究講座教授詹志勇公布一項荃灣區綠化研究報告,指團隊於過去逾半年透過實地考察及航拍在區內市中心找出617個可綠化地點,包括可於多個大廈天台、路旁欄杆、行人天橋頂部等「因地制宜」種植不同品種的開花植物,荃灣區議會主席陳琬琛望是次荃灣區研究可起先導作用,成為另外17區指標。
詹志勇指現時香港綠化方法傳統局限,但香港屬亞熱帶地區,有利種植開花植物,若發掘更多創新綠化點,可望成為區內景點。今次建議的617個可綠化地點中,過半為大廈屋頂、圍欄、外牆等地,兩成二為路邊範圍,當中團隊建議可於馬路邊種植12至2月開花的粉紅風鈴木,於馬路中心的石壆上種植呈淡紫色的蒜香藤,並於大坡坊、二坡坊的空擴休憩處、荃灣海旁空地種植開花的大樹;團隊另建議善用行人天橋的頂部及柱子種植不同開花植物,荃灣街市的天台亦可發展成社區農圃。
詹志勇坦言,今次研究暫只是作規劃建議,實際綠化仍要到屋宇署申請圖則並諮詢工程師意見。荃灣區議會地區規劃、發展及設施管理委員會主席陸靈中指,區議會已於今周二(23日)的委員會會議中向康文署、民政署及土木工程拓展署代表提交報告,各代表均持開放態度,陸指對康文署接納報告抱最大信心,將再向當局施加壓力,促進市區綠化工程。

詹志勇指現時香港綠化方法傳統局限,香港為亞熱帶地區,有利種植開花植物,若發掘更多創新綠化點,可望成為區內景點。(何美澄攝)

荃灣街市天台亦可發展成社區農圃。(模擬照片)

大坡坊及二坡坊的空擴休憩處,則可種植開花的大樹作遮蔭用途。(模擬照片)

陳琬琛期望是次荃灣區研究可起先導作用。(何美澄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