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楚瑜(左二)認為政府面對公共財政考驗時,應優先扶助弱勢及邊緣社群。(陳詠琳攝)
政府2021年推出現金津貼試行計劃,舒緩輪候公屋基層居民租金壓力,計劃將於下月30日結束。有組織指暫停津貼對近九成受惠者的生活造成極大或大影響,建議保留及恆常化現金津貼項目,集中支援低收入或有住屋困難的基層住戶,持續舒緩貧困戶的住屋、經濟和生活困難,減輕精神壓力。
「現金津貼試行計劃」2021年起推行,向輪候公屋滿3年的合資格住戶每月發放1,300至3,900元津貼。社區組織協會本月訪問330名基層租戶,43.9%是領取津貼的受惠者,而津貼常用於「住屋相關」(89%)、「伙食費」(51%)及「子女教育及活動費」(43.4%);85.5%同意津貼可舒緩租金、水電或雜費壓力。另有六成八人因津貼而搬遷至環境更理想的居所。
就政府暫停津貼,八成九受惠者表示會對生活造成極大或大影響,須節衣縮食(68.7%)、扣減子女學習支出(45.4%)等,有四成三更稱將無法負擔現有的租金。

謝女士指,離職後始知下月取消津貼,大失預算。
54歲的謝女士是計劃的受惠者,現與兩名子女居於元州街一間約200方呎的劏房,月租6,500元。她表示,自一年多前成功申請該津貼後,每月增逾2,000元收入,可用於補貼租金、伙食費、電費、幼子的英文補習費等支出,生活有所改善,「開冷氣都可以開耐啲」。從事飲食業的她指,多年工作有膝蓋及手指等勞損,本月中離職,原計劃以現金津貼和長女月薪應付家庭支出,她休息一段時間後,再重返職場;惟離職後始知下月底起暫停現金津貼,擔心單靠女兒的收入未能應付生活開支和小兒子升大學的各項支出等,現時感憂心。
社協社區組織幹事張楚瑜指,經濟低迷、基層勞工收入下降,加上政府連番縮減基層相關的福利開支,認為政府面對公共財政考驗時,應將資源優先扶助弱勢及邊緣社群。社協表示,現金津貼成效高,建議延續計劃至少一年,並將項目恆常化,及將非長者單身人士納入受惠對象內。約兩成受惠者表示,一旦現金津貼計劃完結時仍未上樓,會陷經濟困境,須申領綜援,社協指,這或會增加綜援等福利開支。
房屋局表示,政府現正全力推展各類措施幫助正在輪候公屋的居民,當中隨著首批簡約公屋已於3月入伙,第二批單位亦將於下月底入伙,更多現正輪候公屋的居民可更快獲編配入住「簡約公屋」或過渡性房屋;加上基於審慎運用公共財政資源的原則,政府無意延續有關試行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