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本地
2022-05-06 11:02:52

追落後發展轉廢為能設施 盡快達成零廢堆填目標

分享:
追落後發展轉廢為能設施  盡快達成零廢堆填目標

轉廢為能設施選址地圖

現時香港兩個堆填區平均每日接收共11,000公噸都市固體廢物,於堆填區中分解產生的溫室氣體,成為主要排放來源,而特區政府提出《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及《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希望達到全民減廢、資源循環及零廢堆填以處理香港的垃圾。

Ad Block
追落後發展轉廢為能設施  盡快達成零廢堆填目標

環境保護署助理署長(廢物基建規劃)雷學良,展示I.PARK1及I.PARK2的選址圖。

環境保護署助理署長(廢物基建規劃)雷學良指,於固體廢物處理上,如上海、廣州及深圳周邊城市都已採用固體廢物資源化計劃,利用先進熱能焚化處理,既可產生電力供市民使用,亦可大幅壓縮固廢物的體積再作處理。相對而言香港已落後了很多,特區政府在推動全民減廢和乾淨回收的同時,亦會加快發展足夠的「轉廢為能」設施,以積極應對廢物和氣候變化問題。

耗資180億興建 首座焚化爐2025啟用

為盡快達成零廢堆填及碳中和的目標,耗資180億元,正於石鼓洲旁興建佔地約16公頃人工島上的IPARK1(綜合廢物管理設施第一期),預期可於2025年投入服務,屆時每日將可處理3,000公噸固體廢物。但因應每日仍有約8,000公噸廢物有待處理,政府於今年初公布研究於屯門曾咀中部煤灰湖設IPARK 2,雷學良盼可盡快完成研究並於2025年進行招標,2030年代初期落成,料IPARK 2每日可處理達4,000公噸都市固體廢物。

轉廢為財 讓固廢再現價值

環保署亦將展開全港性選址研究,物色其他合適地點興建更多「轉廢為能」設施,將就地點、面積大小、人口分布、運輸路線和成本等不同因素作出考慮,從而選出合適地點興建設施,以便可處理更多都市固體廢物,不但可「轉廢為能」,還可透過回收再造等方法「轉廢為財」,讓固體廢物再次產生價值,盡快實現「零廢堆填」的目標。此外,雷學良亦指「轉廢為能」設施可供市民參觀和使用相關休閒設施,以認識更環保的處理方法,打破對固體廢物處理方法的傳統觀念。

Ad Block

適逢今年是香港首個最大的「轉廢為能」設施,位於屯門曾咀稔灣路的TPARK[源.區]踏入6周年,歡迎公眾預約參觀,以增加對「轉廢為能」的認識。TPARK自啟用至今已處理超過2,700,000公噸污泥,產生超過330,000,000度電力,並減少多達890,000公噸溫室氣體排放。

追落後發展轉廢為能設施  盡快達成零廢堆填目標

耗資180億元興建的I.PARK1料可於2025啟用,除可轉廢為能外,亦歡迎市民預約參觀和使用島上的休閒設施。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