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本地
2022-12-21 04:30:52
日報

颱風後空氣存類鼻疽菌 理大推斷深水埗個案或屬吸入感染

分享:
颱風後空氣存類鼻疽菌 理大推斷深水埗個案或屬吸入感染

深水埗今年錄得多宗類鼻疽個案。(資料圖片)

香港今年錄得43宗類鼻疽個案,逾七成患者居深水埗區,源頭未明。理工大學聯同港大醫學院分析發現是一種全新類鼻疽菌株,首次證實風暴吹襲後的空氣帶有存活的類鼻疽伯克氏菌,估計深水埗區類鼻疽的傳播途徑屬吸入性感染。

研究團隊8至10月在深水埗區採集了20個空氣及泥土樣本,並於8月15日(即風暴木蘭襲港後第5日),在白田邨地盤附近的一個空氣樣本,培植類鼻疽伯克氏菌,首次證實在颱風後空氣中會帶有存活的類鼻疽伯克氏菌;再比對分析醫管局九龍西聯網自2015年起接收累計38宗類鼻疽個案,發現它們基因組排序相近,屬一種全新菌株ST-1996,暫時只在香港發現。

理大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副教授蕭傑恒指,這種菌株最早在2016年一名深水埗區患者已出現,但當時白田邨重建地盤仍未動工,所以團隊認為白田邨第十期地盤並非爆發源頭。「當然2016年時隔壁有另一個地盤,我們有個假設,其實會不會這種類鼻疽一早已出現在深水埗區的泥土呢?」從各種數據分析,相信今次在港的個案有機會屬吸入性傳播,但不能確定是否唯一導致爆發的傳播途徑,暫時亦未能確定源頭。

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副教授林讚育表示,ST-1996與其他在馬來西亞及海南找到的病毒株較相似,毒性基因及抗藥性基因暫時沒太大分別,其形態、表徵、特性有待再調查。
 

Ad Block
Ad Block

深水埗植被持續減少

蕭傑恒說,團隊研究亦發現自2016年以來,深水埗及石硤尾一帶的植被、綠化持續減少,有16萬平方米植被慢慢消失。類鼻疽這種細菌是會移動的,有研究指出缺乏植被的泥土,特別鬆散,遇上大雨,原本在很深層泥土內的類鼻疽伯克氏菌,便可以由底層遊走到表層,將泥土氣溶膠化,再隨強風散開,便有機會造成空氣傳播。

團隊指類鼻疽是風土病,各區都可能有菌,不少人出現肺炎,與一般肺炎病患的徵狀相似。但強調染病後未必有病徵,出現嚴重徵狀的多數是免疫系統較弱人士及糖尿病患者,由於確診需時,病人確診時病情大多已變得嚴重,甚至細菌已入血;建議若家中有免疫力不足或長期病患者,颱風時關閉門窗,減低感染類鼻疽機會。政府加強市區綠化並為感染肺炎病人額外進行類鼻疽檢測,相信可以阻止個案持續增加。

Ad Block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