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樺加沙︱水浸黑點全解讀 點樣評級?有乜預警?(附防浸指南)
超強颱風樺加沙會在本周二及三(23及24日)襲港,離岸及高地可能達颶風,天氣惡劣,有狂風大驟雨及雷暴,海有非常巨浪及湧浪。受顯著風暴潮影響,屆時沿岸水位可能與2017年的天鴿及2018年的山竹相若。
每逢颱風襲港,香港市民最怕的不是狂風暴雨,而是落雨後的「水浸」。渠務署自1994年起設立「水浸黑點」制度,目的是有系統地識別全港最容易出現水浸的地區,並針對性進行改善工程。根據最新資料,截至2025年,全港仍有4個水浸黑點,分別位於元朗、南區、大埔及油尖旺。
根據最新資料,截至2025年,全港仍有4個水浸黑點,分別位於元朗、南區、大埔及油尖旺
黑點分級有標準 最嚴重可影響逾百公頃
渠務署會根據水浸範圍及影響程度,將水浸黑點分為四級:
第4級(嚴重):受影響面積逾100公頃,或對社會、經濟造成重大衝擊;
第3級(中程度):面積逾10公頃,或導致重大財物損失或交通癱瘓;
第2級(小程度):面積逾0.25公頃,或影響農作物、財物或交通;
第1級(輕微):面積少於0.25公頃,或對公眾造成輕微滋擾。
目前的4個黑點中,元朗石湖圍屬第3級、大埔林村谷盆地屬第2級,而油尖旺漆咸道南及南區薄扶林村則屬第1級。
政府「三招」防洪 各類機械人齊上陣
近年極端天氣頻繁,渠務署亦升級防洪技術,推出「防洪三招」:截流、蓄洪、疏洪。截流是改變雨水流向,直接排出海;蓄洪則將雨水暫存於蓄洪池;疏洪則是改善排水系統,包括擴建或新建地下排水道。
此外,署方亦持續引入各類型機械人加強本港防洪能力,包括「機械式抓斗」及「無人機巡查隊」等,前者可自動清理河道垃圾,後者則負責高空拍攝偏遠地區的排水情況,提升應變效率。截至今年4月,無人機隊已出動逾230次,平均每月25次。
國產機械人|檢測應急救援樣樣皆能 香港引進了哪些「國家隊」?
渠務署添置三部「龍吸水」 預計本周抵港投入運作
暴雨警告三色分級 黑雨最多可錄70毫米/小時
香港天文台設有獨立的暴雨警告系統,分為三級:
- 黃色警告:雨量達30毫米/小時;
- 紅色警告:雨量達50毫米/小時;
- 黑色警告:雨量達70毫米/小時。
暴雨警告與其他天氣警告(如颱風、山泥傾瀉)無關,可獨立發出。市民應留意電視及電台廣播,並採取預防措施,如避免前往低窪地區、清理渠口、準備沙包等。
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 農民漁民要特別留意
若新界北部因大雨出現或預計出現水浸,天文台會發出「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提醒市民及農漁業從業者做好防災準備。此報告可獨立發出,無需與其他天氣警告掛鈎。
風暴潮威脅低窪地區 吐露港水位或升至5米
風暴潮是颱風期間常見現象,強風將海水推向岸邊,加上低氣壓令海面升高,若與天文大潮重疊,海平面可升至異常高度。以今年超強颱風「樺加沙」為例,吐露港水位預計升至4至5米,政府已列出25個高風險地區,包括大澳、鯉魚門、流浮山、馬鞍山渡頭灣村等。
市民應對貼士:暴雨來前要做咩?
- 清理渠口:避免枯葉、垃圾阻塞排水;
- 準備沙包/擋水板:保護地舖、低層住宅;
- 留意天氣預報:使用天文台App或致電1878200查詢;
- 報告水浸:可致電渠務署24小時熱線2300 1110;
- 緊急情況報警:如人身安全受威脅,應即致電999。































